甲流高发期,就医时需要注意这些→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订阅

甲流期间,如何正确就医?

3月29日,国家流感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截至3月26日的监测数据显示,当周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上升趋缓,北方省份持续下降。监测数据显示,目前A(H1N1)pdm09(季节性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为主、A(H3N2)(季节性甲型H3N2 亚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共同流行。

这波甲流来势汹汹,近两周,花都区人民医院儿科门急诊发热患儿激增,儿科门急诊的接诊量在3月中下旬开始快速上升,近几日每天接诊量约五六百人,儿科急诊挂号候诊时间明显延长,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要等候六七个小时。

目前这波流感仍在高位运行,为了缩短大家的候诊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医院相关领导的指导和协调下,儿科及时增派医生出诊,以最大接诊能力开展诊疗服务。为实现就诊人员能够快速高效就诊,建议各位家长可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提前预约挂号。

甲流期间就诊,家长需要了解这些

1. 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情况出现需要就医时,可首选微信公众号提前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

2. 当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精神状况不佳、呼吸困难等情况时请及时就诊。

3. 就诊前,请明确患儿是否发热,如有发热,需了解具体体温是多少度、体重多少、近期有无接触过发热病人等信息。在家已经明显高热的,建议可以口服退热药后再前往医院就诊。

4. 对于可疑流感的患儿,医生一般会建议进行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确诊患儿是否为甲流或乙流,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关于甲流的 Q&A

甲流与普通感冒有什么不一样?

普通感冒是一年四季都会出现的一种呼吸道疾病,症状相对来说全身症状比较轻;甲流季节性比较明显,全身症状较为突出。

甲流和新冠有什么不一样?

甲流和新冠在临床表现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病人都会出现发烧、咳嗽、咽痛、肌肉酸痛、流涕等症状。但是儿童甲流高烧表现更加明显,新冠病程更长一些,甲流相对病程短,大多数人病程在3-5天。部分新冠患者会合并味觉、嗅觉减退等症状,而甲流患者一般不出现这种表现。

甲流和新冠是否会叠加感染?

按照目前数据统计,甲流和新冠是有可能合并感染的,但是目前从临床观测及流感病毒检测结果显示,甲流叠加新冠比较少见,建议大家不用恐慌。

应对甲流需要准备一些药物吗?

目前是甲流的高发季节,甲流感染建议口服奥司他韦治疗,但奥司他韦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皮疹等,建议在相对明确为甲流或乙流感染的情况下才服用。另外,家里可以备些退热药,以及止咳化痰等缓解呼吸道症状的药物也是可以的。

关于应对甲流的一些建议

1.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流感季来临前是接种的最佳时期,各社区医院均能进行接种,建议可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尽量少前往公共场所及人群聚集地。

3. 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4. 患儿生病期间居家休息,合理营养,多饮水。

5. 关于发烧学生返校小tip:如需开返校证明的,在患儿发热等症状消失48小时后,家长可带齐相关就诊资料,前往社区医院开具返校证明,本院目前不能开具此证明。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健康传播,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收到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图文:普通儿科杨德华

编辑:宣教部梁嘉琪

初审:普通儿科白波

复审:医务科利伟江、宣教部旷晓兰

终审:副院长芶祯峥

温馨提示:目前,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儿科、妇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科、康复理疗科、B超室已开设夜间门诊,接诊时间为18:00-21:00(超过21:00可转为急诊就诊),有需要的患友可前来就诊。

普通儿科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儿科由儿科门诊、急诊、普儿科、新生儿科(设在田美院区)四部分组成,自编制床位72张(普儿科44张,新生儿科38张),有医护人员70多名,其中正高1人、副高14名(包括副主任护师3名),博士1名,硕士3名,所有高级职称及部分中级职称医生均有到国内知名院校专科进修半年以上的学习经历,专业覆盖了儿童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肾脏、内分泌及新生儿等。

普儿科以儿童呼吸、消化专业为重点发展专业,对儿童喘息性疾病、慢性咳嗽性疾病及儿童胃肠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展了小儿呼吸内镜、消化内镜、肺功能、过敏原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等一系诊疗技术,被中华医学会授予“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称号,也是“广东省儿童呼吸联盟”成员单位。

新生儿科除开展了呼吸机治疗、换血治疗、亚低温治疗外,还开展了床边超声、床边血气分析、aEEG、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脐动静脉置管、PICC 等技术,诊治能力在同级医院中保持较高水平,是“泛珠三角新生儿专科联盟”成员单位。近年来,科室有多名医生在国家、省、市近20个专业学术委员会中任职,主业编/副主编专著6部,主持省级以上课题6项,获实用性专利4项,学科建设与学术成就在广州北部地区有较大影响,“新冠”疫情前每年门急诊接诊近15万人次,住院患儿达5000余人次。

门诊地址:新华路48号总院 5号楼3楼

住院部地址:新华路48号总院 2号楼6楼

咨询电话:020 - 62935385 / 62935294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