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洪流下,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手艺濒临失传,所幸还有一些人,默默传承,坚守至今。为高质量推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江门侨乡文化内涵,江门市文化馆携手健威广场建立全市首个“非遗体验流动站”,策划“邑”起玩非遗系列公益课程活动,每周推送2个不同的非遗项目为市民群众开设非遗趣味课堂,教大家识非遗、玩非遗,弘扬优秀非遗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时光记忆。随着第七期镇濠泥鸡制作技艺和第八期外海花生饼手工制作技艺课程成功举办,江门市非遗体验流动站第一站活动圆满收官。
镇濠泥鸡
△冯永勇老师讲解镇濠泥鸡
镇濠泥鸡的制作主要分布在开平水口镇联竹村委会的镇濠村、茂竹村,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每到农历年关,来自鹤山、台山、恩平、新会等地的商贩们便前来采购泥鸡,作年货销售。泥鸡外形古朴,价格便宜,深受人们的喜爱。3月28日晚,本期课堂特邀了江门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冯永勇老师,为到场的学员进行一堂有意义的传统文化公益课。
△冯老师指导学员制作镇濠泥鸡
冯永勇老师为各位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手艺课。首先冯永勇老师耐心讲解了镇濠泥鸡的文化背景,然后就让学员们开始制作镇濠泥鸡。在冯永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很快就完成泥鸡制作,从而更进一步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镇濠泥鸡”班学员合照
外海花生饼
△陈炳松老师讲解外海花生饼
文记花生饼秉承传统制作方法,用精选的花生、优质的白砂糖精制而成。它入口松化、香甜适中、食后齿颊留香,一般原味吃食,作茶艺小食尤佳,也可作煎糯米薄饼馅料、汤圆馅料,也可搅碎用作捞鱼生,甘香可口,令人回味无穷,是馈赠亲友、团圆喜庆的上佳食品。3月30日晚,非遗课堂第八期由江门市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炳松老师讲解外海花生饼的制作技巧。
△陈炳松老师为学员派送花生饼馅料
课堂上,陈炳松老师耐心讲解了外海花生饼的文化背景,然后拿出花生馅料和饼格,让学员开始动手做花生饼。学员们在陈炳松老师的指导下终于DIY出专属于自己的第一块花生饼,收获了满满的自豪感。
△“外海花生饼”班学员合照
从第一期新会葵艺到第八期外海花生饼手工制作技艺,一个月时间内江门市非遗体验流动站为学员推送了我市八个非遗项目的体验活动,有好吃的、好玩的、养生的,它们各具地方特色,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和喜爱。每期开放名额70人,场场爆满,最快纪录17分钟名额报满。非遗体验流动站第一站点健威广场活动已圆满完成,受惠群众近600人,线上参与互动人数过万人,有的市民还坚持每一场都报名参加,收获满满。下一站活动即将开启,敬请期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