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耿,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ABSL-2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PLoS Pathogens、Antivirus Research、J Ethnopharmacol等国内外期刊共发表论文130余篇,参编著作3部,申请专利25项,获得授权9项,主持获得新药临床批件一项。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32名。
科学之路的求索者
李耿目前的研究方向是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和中药抗病毒。他本科毕业于药学专业,研究生阶段所学为中药学,致力于新药开发的应用研究,对病毒学知之甚少。工作后,中医药抗流感、SARS、登革热、手足口、寨卡等多种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点亮了他从事病毒领域研究的兴趣。
一切从零开始,满负荷工作之余,李耿倒逼自己,不断求索。2009年于广中医热带医学研究所进行病毒培养、抗病毒药效评价操作培训。2014到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登革病毒的流行病学、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和抗登革病毒药物筛选研究技术。2019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美国乔治亚大学疫苗和免疫学中心(CVI of UGA)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访学,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基于PIV5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开发。多年寂寞而倔强的坚持,他跟上了世界病毒学研究的步伐,开始了中医药抗病毒研究领域的深耕。
求索之路质疑之声盖过支持之举, “中医药大学为什么要研究新冠疫苗?”李耿表示,“科研之路、科研工作者不仅不应该自设边界,反而更应该支持多学科交叉融合甚至是跨界研究,这样方能培养科学之路的求索者成长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培养科研团队成为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的支撑者。”
(李耿在美国P3实验室工作日常)
人才培养的建设者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依赖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医药大学的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中医药创新研究的启蒙者。
于中药学院担任中药学教师期间,他鼓励学生自本科进实验室,不做形式上的参观,躬身于实验进行历练,他所管理的实验室,每年带教本科生几十人,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也较早得到锻炼,佼佼者本科阶段就开始发表SCI论文,并进入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一流学府深造。调入动物实验中心跨学科成为实验动物学老师阶段,他秉承初心,在教学中创新方法讲授实验动物模型,激发学生创造力,不囿于现有的、成熟的各种动物造模方法,通过临床问题诱导学生设计更贴近临床科研需要的动物模型,并进行多方讨论和全班交流,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他指导的学生项目《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结合核酸层析试纸快速检测燕窝线粒体Cytb基因的研究》参加2016年第一届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荣获特等奖,“Compar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edible bird’s nest from different origins”参加2016年世界大学生药苑论坛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荣获一等奖。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李耿老师期望不断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塑造学生科研能力,积小流而成江河,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这样,不仅能成就学生的精彩人生,更能成就蓬勃向上的中医药创新团队。
中医药与现代发展的赋能者
2014年以前,广中医没有生物安全实验室,李耿和同事多方筹集经费,筹建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2018年响应学校号召,在三元里校区建设A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创建国内一流的中药抗病毒研究平台,并为校内外科研团队提供科研服务。由于广中医没有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新型冠状病毒的实验学校没有资质开展,于是他想办法寻求学校支持,联系广州海关技术中心P3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李耿在中药抗流感病毒实验中发现中药活性不强,容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他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经验和中药的作用特点,探索运用体内和体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筛选确定有效部位、有效成份。在新药开发中发现中药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解释不清,他多方求教,自我琢磨,建立活性追踪与化学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发现抗病毒活性小分子,通过精巧的设计逐步明确抗病毒药物作用阶段和靶蛋白,在此基础上对结构进行改造以提高药效,为中药临床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2011 年,“血燕”亚硝酸盐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动物来源中药的广泛质疑,给燕窝行业带来毁灭性打击,中国乃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燕窝企业、农户都受到极大影响。李耿与香港科技大学詹华强教授合作,深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产地考察,发现燕窝中亚硝酸盐非人工添加,并阐明了固氮菌通过硝化作用生成亚硝酸盐的机制,指导农户通过控氨、控温、控湿生产安全合格燕窝。李耿作为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食用燕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协助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起草《燕窝及其制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在北京、上海、厦门、广州多次开展燕窝相关科普讲座,被 CCTV-1 综合频道等媒体报道,对燕窝品质正本澄源、拨乱反正,促进了消费者信心的恢复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李耿在香港汇报燕窝ISO标准的立项情况)
(李耿在泰国燕洞现场考察)
科研的路上荆棘坎坷多于鲜花,他用创造力去开拓,建平台、创路径、找方法,用汗水去浇灌,夜以继日,笔耕不辍。他提出让我们每个人都来做中医药科研之路的螺丝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建设者、中医药临床、发展的赋能者、人民健康事业的服务者,中医药事业便可薪火相传。
在采访的最后,他推荐阅读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基因的分子生物学》)、Essential 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精要》)、Fields Virology(《病毒学领域》)等教科书的英文原版书与译本,通过对照中英文教材的阅读,可以熟悉专业词汇,为科学思维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书名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作者
(美)J.D. 沃森[等]编著
书名
Essential 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精要》)
作者
(美)Bruce Alberts[等]原著
书名
Fields Virology(《病毒学领域》)
作者
(美)David M.Knipe,Peter M.Howley主编
--------------------------------------
- THE END -
我们有一所馆子,山环水绕,春华秋实
从太阳升起,关心读书和生活
咖啡,书香,神游世界
做一个幸福的人
从太阳升起
文案编辑 | 曾紫璇 邱玉萍
执行编辑 | 曾紫璇
责任编辑 | 邱玉萍
审核 | 曾召 肖建喜
审定 | 潘伟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