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文化馆“穿越”科举考场!第六届广州诗词挑战赛邀你共赴诗与远方

南方⁺ 记者

云山珠水,尽入诗怀。四月暖春,海珠湖畔,古色古香的广州新文化地标——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巍然屹立,勾画出“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的景致,向前来参观的游客市民张开古韵典雅的怀抱,邀请广大游人感受广州的历史绵长。

湿地湖畔春意闹,群英荟萃诗兴扬。4月16日,一场“沉浸式”古诗词吟咏盛会——第六届广州诗词挑战赛总决赛正在进行,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选手齐聚羊城,吟诗作对,金句连连,角逐最后赢家。

以诗会友,共叙热爱。本次活动由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指导,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主办,邀请了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峰,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曾大兴,《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雷海为担任评委,打造广州“诗词之都”闪亮名片。

杨克正在点评。

杨克正在点评。

诗意漫卷,以古为新,各路选手现风采

“流花越秀花为绮,海珠桥下珠江水。”这首由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写下的关于广州的诗,恰如其分地揭示出广州作为“繁花之城”“诗词之都”的深厚底蕴。

今年,第六届广州诗词挑战赛决赛移师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古典诗词遇上古风建筑,为市民大众带来更有“氛围感”的文艺化享受。游目骋怀,是否也可以如古人那般“极视听之娱”?

步入文化馆大门,浓浓的岭南风情、古风之韵扑面而来。参加比赛的选手们在此以诗会友、雅韵流觞,宛若穿越千年,梦回南粤盛景。经重重筛选,20名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选手进入复赛,其中既有初露锋芒的四年级选手,也有“各怀绝技”的物理老师、摄影师、编辑、科研人员等,均鼓足干劲、有备而来。

羊城大地“藏龙卧虎”,诗词同好众星璀璨。现场评委一致认为,多才多艺的选手们在比赛现场积极展现自我,在笔试中也表现出较高的诗词水平。

在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就是射箭。在此诗意浪漫之地,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射箭、投壶、贴花钿等体验区域,新奇的互动玩法吸引了众多市民聚集,体会穿越千年的文人之乐。

智慧与才情齐飞,同台竞技决巅峰

进入下午的正式决赛,古典诗词的“羊城故事”得以精彩书写。诗歌写人生,诗学论高下。在同台竞技中,选手们各显神通,风采动人。既有选手深情吟咏经典诗词歌赋,也有诗词知识激情抢答环节。现场气氛紧张热烈,选手们的比分一度陷入胶着,难解难分,观众纷纷直呼过瘾。

古诗吟新思,古貌展新颜。比赛进入高潮,极富汉唐风格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内,仿佛时空穿梭回古代科举考场,五强选手在此即兴吟诗,娓娓道来的却是对新时代文化的快意畅想。

围绕“诗词之都”主题,选手在现场引用或者创作诗词,以自己的独特理解阐述诗歌,赋诗新时代,决出前五强。赛场上,选手们意气风发,风采动人。最终决赛不但考验选手的诗词知识积累,更着重考验选手的诗词品鉴与创作能力,新颖性、思想性、主题性、艺术性及韵律性均要兼顾。

比赛进入高潮时分,一个令字,一句诗词。飞花令,向来是诗词挑战赛必不可少的精彩环节。昔日文人墨客的风雅之趣,在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的场景里悉数重现,浓郁的古风“氛围感”中,分外展现出诗词的独特魅力。选手们抽选令字后进行飞花传令,巅峰对决,妙语不断,场下不时响起掌声。选手双方狭路相逢,对诗吟诵,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诗词盛会。

最终,选手杨真、江寅申、张俊慧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分别获得了第六届广州诗词挑战赛的状元、榜眼、探花称号。

满城赋诗为广州。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市民为广州书写下无数动人诗句、传承发散着深厚隽永的岭南文化。近年来,多个诗词品牌在广州各地“多点开花”,讲座、雅集、诵读、赏析等多载体、高品质的诗词活动,为市民游客送来丰富“文化大餐”,让广府诗词文化深入人心、润物无声,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记者】黄楚旋 洪钰敏

【摄影】仇敏业

【实习生】钟晴

编辑 羊建溶 张志超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