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湛江港调顺小区宿舍,典型的老旧小区经改造完成后,旧貌换新颜,居住品质、环境卫生、配套设施得到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是赤坎区调顺街道切实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的鲜活实践。为推动小区走好自治之路,破解老旧小区、无主管楼院治理难题,湛江港调顺小区以打造“善美小区”为工作目标,通过“党员亮身份、组织全覆盖、机制接地气、党群聚合力、善美在身边”,构建“街道—社区—支部—小区(网格)”四级组织链条,实现老旧小区组织全覆盖、服务零距离、治理精细化,让小区真正变成居民群众温暖的港湾、幸福的家园。
党建引领,形成共同参与向心力
据悉,赤坎区调顺街道按照连接成片、便于管理、党员认同的原则,整合湛江港调顺一、四、五宿舍区党员力量,挖掘党员骨干,成立“湛江港调顺小区联合党支部”,将退休老党员及居住在宿舍区的党员全部编入联合党支部。
小区党组织承担统揽小区发展治理全局、协调小区治理主体重要作用,党员带头参与小区管理、带头志愿服务、带头担当奉献,拧成一股绳共同推动小区打造由内到外、形神兼备的美丽宜居文明风尚小区。
在小区建设党群服务站,设1名站长、2名副站长,若干委员,站长、副站长由党员担任,委员由楼栋长和网格员担任,把党员、物业楼长、网格员和居民业主都充实到老旧小区治理体系和网格中,共同担当小区“大管家”。
据了解,党群服务站的工作职责是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同时搭建起街道社区党组织与居民群众的沟通桥梁,有效调动居民群众积极融入社区基层治理“共同体”。
此外,站内设便民服务点,沙发、饮水机、便民药箱、消防应急设备等一应俱全,还有添置棋桌、书柜图书等,满足居民“累了来歇脚、渴了来喝水、没电来充电、休闲来看书”等多种需求。
在四区建设了一个党建善美亭,将凉亭打造成集文明创建、宣传教育、文化活动、居民议事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阵地。以凉亭为载体,坚持党建引领常态化开展文明宣传、垃圾分类宣讲、“为群众办实事”、“平安夜访”和“干部进访办、群众必呼应”等活动,让基层党建潜移默化走进群众日常生活中,推动居民在基层治理中从“观众”到“主角”身份转换;开展“党建+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让居民在热闹、祥和的节日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营造小区欢乐和谐的氛围。
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激发小区治理新活力
围绕“宣传党的政策、服务居民群众、推进民主自治、化解矛盾纠纷、开展共驻共建”等5项职责,街道制定小区治理5大类任务清单,将任务清单融入阵地工作。服务站建立定期集中会议和紧急事随有随议议事机制,聚焦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制定“需求清单”“服务清单”“责任清单”,及时提交“党群议事会”审议,明确“谁来议”、对准“议什么”、规范“怎么议”,有效化解小区治理问题、解决邻里矛盾纠纷,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真正实现服务“送到家门口”、工作“做到心坎上”,让小区生活更和谐、邻里关系更融洽。
同时,街道、社区、创文包联包创单位的党员到小区报到,在小区治理工作中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常态化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壮大共同服务主力军,扎实推进共建共驻。党代表到党群服务站中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座谈走访、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等工作,推动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服务群众精准化、精细化。
湛江港调顺小区通过创新组织体系,唤醒居民“主人翁”意识,全力打造“善美小区”,激活小区居民自治活力,推动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老旧小区治理得到提质增效,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要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南方+记者】陈思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