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江区重阳镇大夫前村: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活力

韶关先锋
+订阅

今年以来,武江区重阳镇大夫前村坚持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盘活资产资源为重点,有效推进土地流转、闲置资源利用,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大夫前村已建成武江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乡村振兴车间,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明显,成功打造农业产业示范点。

党建引领谋发展,打造农业产业示范点。大夫前村连片平整耕地面积较小,耕地细碎化突出,存在土地弃耕弃种撂荒现象。面对诸多难题,镇党委将党组织建在大夫前村土地流转工作一线,去年年初成立土地流转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切实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助推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产。临时党支部由镇领导、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共27人组成,支部成员积极摸排土地资源,做到底数清楚、情况明晰、数字准确,在项目谋划储备上下好“先手棋”,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目前,大夫前村流转土地1070余亩,引进了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番灵饲料公司、广东顺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并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打造农业产业示范点,500亩蔬菜种植基地、50亩种植大棚建成投产,计划2023年底前完成分拣包装、深加工、冷链物流等建设并投产,全面建成后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9万元。

省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

党员带头赴一线,推动闲置资源变现。大夫前村可连片发展的闲置宅基地约7670平方米,闲置厂(棚、楼)房约350平方米,为建设乡村振兴车间提供土地空间要素保障。大夫前村党支部锚定发展方向,抓抢发展机遇,积极对接争取各类资源,通过成立党员先锋队,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与村民沟通调解,切实做好破旧泥砖房拆除后半篇文章。目前,大夫前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仓库厂棚、房屋70多处4000多平方米,建成了美妆产品、手机套等乡村振兴车间6个。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都参与到乡村振兴车间生产经营,形成企业和农户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良好格局。通过乡村振兴车间,村集体每年土地入股固定分红收益增加6万元,吸纳300户500多人就近就业,带动每户年均增收超3万元。

工人们在乡村振兴车间劳作。

党建阵地聚民心,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大夫前村在乡村振兴车间、种植养殖基地的员工活动室打造3个集议事场所、服务群众、党员活动于一体的党群服务室,组织党员和群众谈心谈话,化解邻里矛盾纠纷,让党员成为解决群众问题和带领群众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主体。在此基础上,经常邀请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宣讲团上党课;邀请专家常态化开展种植养殖技能培训、手工业技术等就业培训,帮助员工增长技能。乡村振兴车间和家庭手工作坊的创建有效引导外出务工村民回乡就业,留住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让农村人气旺起来,产业活起来,让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有效,乡风更加文明。

来源:武江区重阳镇

作者:陈霜霜、曾蓝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