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季,正是研学时。
迎来多个“千人团”、投资数十亿主打研学新标杆……自年初以来,随着市场利好不断,英德研学旅行捷报频传,英德各茶园、景区再次瞄准这个市场,纷纷在研学旅行方面做出谋划,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千名学生走进英九庄园生态茶园。
近期,英德提出要依托丰富的旅游、农业资源,发挥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优势,将英德打造为“研学之城”——广东省研学标杆城市,以此带动城市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城市经济活力,提升城市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优势
旅游资源家底足 产业发展起步早
研学旅行作为新兴旅游业态,近年来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国家、广东省、清远市均出台了相关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便捷的交通条件,近年来,英德以打造全域旅游为契机,积极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全国休闲旅游目的地,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不少景区在起步初期就将研学规划到长远发展中。
英红农夫的亲子研学是当地特色品牌之一,早在2017年该公司试水研学这个板块,创办“小龙女的彩虹茶园”,聚焦打造中国亲子研学品牌。如今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来自珠三角的游客络绎不绝。
事实上,地处广东中北部的英德市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兼具,生态观光、水域风光、峰林景观等自然旅游资源独特,米芾、苏东坡、杨万里等历代文人骚客在英德留下大量珍贵的诗词石刻,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石假山盆景技艺为代表的“非遗”留存颇多。
一直以来,英德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作为传统文化研学的端倪。2014年,英西中学美术组的《英石艺术作为乡土美术教材的研究》课题入选清远市级重点课题,开始尝试在中学生中开展英石文化与艺术传统教育,让中学生动手参与设计与创作,让研学“专业化”的开端。
“英西中学正大力推广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能形成普及面涵盖所有学科的英石特色教学课堂模式。”该校美术教师彭伙强介绍,每年都有来自外地的中小学校组织师生到英德来研学英石假山盆景技艺。
痛点
研学产业短板多 软硬设施不完善
尽管英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赢在起跑线上的研学产业,但不可否认的是,英德研学旅行还处在初级阶段。想要打造省研学标杆城市,英德还有不少短板需要补齐。
在英德市观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启亮看来,英德的研学产业仍是粗放型发展,研学基地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研学课程不专业、研学线路没联动等问题是该产业发展的“痛点”。
学生们在学习英石假山盆景技艺。
除了基础设施、研学课程、研学路线等问题以外,研学人才培养、研学建设用地等也是一“拦路虎”,制约着英德研学产业的发展。
广东星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雷霆拓展训练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开放大学培训中学特聘研学专家欧韵东表示,受建设用地的限制,英德大部分研学基地只能接待‘一日游’的研学旅行团,以当地中小学生为主,流失了不少粤港澳大湾区的“过夜研学”市场。
破局
加强联动强弱项 深挖特色响品牌
如何将英德打造成服务优质、设施完备的省级研学标杆城市?不久前,英德组织教育、文广旅体、农业等相关部门召开英德市打造研学之城有关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推进将英德打造成全省研学标杆城市有关工作。
会议提出,英德历史厚重,文化灿烂,市内红色文化、英石文化、茶文化、竹笋文化等研学资源得天独厚,主要代表有面向大湾区的旅游文化、以青塘遗址和摩崖石刻等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麻竹笋种植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以鱼湾苏维埃遗址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文化、以石门台国家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以国家工业遗产红旗茶厂为代表的工业文化、以“小记者”为代表的职业体验文化等。
目前,英德已有积庆里红茶谷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9个清远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9个英德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营)地,已具备打造高标准研学之城的基础。
大学生志愿者在英红农夫体验制茶
会议要求,教育、文广旅体等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结合全域旅游规划,认真梳理自身行业优质资源,结合英德现有的研学基地,优中选优,制定具有英德特色的研学精品路线,并加强与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对接,就研学课程设计等合作事宜进行深入研究,夯实合作基础,同时要积极督促研学基地主体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软件、硬件、人才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全力将英德打造成服务优质、设施完备的省级研学标杆城市。
作为旅游业深化业态创新和产业融合的重要实践,深耕本地客群的研学旅行有效补充了淡季旅游市场,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企业切入文旅赛道,成为市场复苏发展的新“风口”。
文字:钟履双 通讯员 英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