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排,回到热恋期!“神仙眷侣”的古村生活

东江石排
+订阅

2020年7月,塘尾村党总支在全市首创艺术家联盟,“塘尾艺术家联盟”应运而生,十多名艺术家陆续进驻,历史文化名村的保育活化,逐渐唤醒古村落潜藏的文化价值和活力。

如今,两年多过去了,艺术家们和塘尾古村落的融合产生了哪些微妙变化呢?下面,跟随小编,到塘尾古村落了解艺术家们以及他们在塘尾古村的创作和生活吧~

01 在这里,浮躁渐趋平静

看到周祖嵘和孙若溪这对夫妻

很难不跟“艺术”两个字联系起来

因为他们从头到尾

从里到外

都是一股浓浓的艺术家气质

毕竟他们在艺术的海洋里也浸泡几十年了

他们俩

一个是陶艺大师

非物质文化遗产雨点釉制作技艺传承人

一个是唐卡画家

男的洒脱开朗

女的宁静庄重

两人大学同学起相识相知

在艺术上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如今,已相濡以沫30年了

华山论剑 神仙眷侣

在这里,找回热恋状态

聊起往事,孙老师说,“人家都说我们是神仙眷侣,其实我们也经常华山论剑。”在事业的起起落落中,俩人的情感也曾现波澜。但自从来到东莞,来到了塘尾古村落,这情感就有了微妙的变化。

“我们来到这边以后,这个心态放平了以后,我们整个人放松下来,没有一定的压力以后,人的情感释怀,它相对来说矛盾就降低了,这个时候又回到我们以前热恋的状态,真的是那样。”在小编面前,周老师略带腼腆地说道。

孙老师说:“其实我挺喜欢村落的安静,就觉得外面再喧嚣,它影响不到村里。踏进古村落,就觉得进入了世外桃源一样,一进入南门或者东门,心就马上平静下来了。

说到俩人各自的手艺,周老师说:“坚守很难,没有一定情结的人,坚守不下来的,但我们一直在坚持。坚持到现在的唯一理由,无非就是喜欢。艺术创作需要沉淀、回归自然,塘尾古村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我可以静下心来,更好地进行创作。”

现如今,周老师会根据岭南陶瓷文化特色和东莞藏茶之都的文化特点,深入挖掘本地传统釉料制作一些本地传统特色的茶盏和艺术摆件。比如,他利用本地龙眼、荔枝等烧成的草木灰制作木灰釉,并烧制出具有越窑特色的茶盏。

02 在这里,感受人间情暖

塘尾古村古时名为“莲溪”,周祖嵘便自称“莲溪翁”。

他早已习惯了古村的生活,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烧制陶艺、写字画画、给村民上陶艺公益课……陶艺体验课也成了当地村民最喜欢、人气最旺的艺术公益课之一。

渐渐地,夫妻俩也收获了一批“中国好邻居”。周老师开心地给小编分享:“我不会说白话,但是会说一句,两个字,‘早晨’!”早上起床出门见面,就会这样互相打招呼。

“说心里话,可温暖了,感觉就是村民们没把我们当外人,就觉得是一家人,一个村的,其实挺感动的。打一声招呼,道一句‘早晨’,心里暖暖的。”孙老师接着说。

“我养草还可以,种花也还凑合着,就是不会种菜,这中国好邻居就帮我。”周老师一脸满足地说,“我只要把地方腾出来,没几天,地里面就有绿油油的菜苗冒出来了。”

“与其说是我走进了塘尾,不如说是塘尾接纳了我。”

03 在这里, 唤醒文化记忆

走进塘尾古村

沿着幽深的古巷道往前走

会发现

原来的残垣断壁、破旧房屋

变成了古风艺术墙、别具特色的精致民房

这里的一草一木皆风景

一砖一瓦均含情

这些就是周老师的

“一砖一瓦”系列作品

其实

这一砖一瓦都是他和妻子孙若溪

从村民家中“抢救”出来的老物件

一砖一瓦

周祖嵘:“当时我是看到我们古村里面有很多民国以及解放前后遗留下来的古陶罐。我就想怎么把它保留好,不要破损。说实话,这丢一个少一个的,以后再也找不到这个完美的东西,所以我想就是用陶园这种形式,把这些东西保存起来,收起以后,就让后人看到这些东西。”

“我就想把我们老祖宗传承下来这种文化,然后再加上我们现代人这种念想,来把它串联起来,给人们留下一种再现辉煌的感觉。”

▲“一砖一瓦”系列作品

周老师表示,塘尾古村落16字家训让他十分触动,接下来,他计划将塘尾古村落的16字家训通过艺术手法进行现。

塘尾16字家训

劝业  敦孝  明礼  兴学  扬善  睦族  惩恶  敬祖

04 周祖嵘、孙若溪作品赏析

■ 周祖嵘

周祖嵘

ZHOUZURONG

●非物质文化遗产雨点釉制技艺传承人

●山东淄博市淄博窑博物馆馆长

●深圳市大道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监

●山东博山油滴雨点釉研究所艺术总监

●山东临沂大学客座教授

●国际工艺美术大师

周祖嵘,字靖人,号妙涛,生于陶艺世家,自幼受家族艺术环境的熏陶,执着于传统陶瓷艺术,对淄博历史名釉的雨点釉情有独钟。全面熟练掌握了雨点釉烧制过程中的原材料选择,坯体制作、釉料配制以及窑炉温变的整套技术。经其烧制的雨点釉作品釉底纯正、晶点匀美。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独创了雨点釉与中国画大写意相融合,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艺术创作风格。其作品在全国和省市专业大赛中多次获奖,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视为珍品。

天地人和,始得其釉。

雨点釉,又称华北油滴,属于目釉类,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皇家奉为珍品,元代之后,因战乱致技术失传,新中国成立后,经几代艺人不懈努力,得以复其烧制技艺,周氏雨点釉,经三代传人沉浸至今,为世人所尊,其釉色纯正,釉底乌黑亚亮,釉面平整光洁,银色结晶圆锐利饱满,落釉底之上似璀璨星河,沉静庄重,高贵典雅,誉为上乘釉品。

■ 孙若溪

CHARACTER INTRODUCTION

孙若溪

SUNRUOXI

孙若溪,即妙如居士。自幼学习传统文化,尤善工笔重彩。妙如居士喜寂静性淡泊,自遇唐卡艺术如遇知音,如饮甘露,潜心专研,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唐卡的绘画方法,在绘制材料上不断突破创新,用藏族传统矿物颜料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历经多年不懈努力,终于创立“新派唐卡”。其唐卡既有藏传艺术文化内涵、核心传统,又有自己艺术特色,同时具有鲜明时代风格,为唐卡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播和弘扬做出自己的贡献,得到汉藏两地喜欢唐卡艺术人士的高度认可。

若溪唐卡,画如其人,宁静庄重,沉稳清新。表现出佛教文化深邃内涵,其作品多以汉藏两地文化人士的专门定制的方式呈现,深得藏地寺庙大德的认可,作品被青海果洛州几座寺庙收藏。历时六年创作大幅巨作《佛.菩萨》16.8m✘3m,被喇日寺永久收藏,创作的《金刚萨垛》法像被青海龙什加寺收藏,《绿度母》《五财神》《金刚萨垛》等法像,被其上师土丹活佛收藏。其中《绿度母》被指定为其寺庙灌顶传法专用标准法像。

万法唯心造,一切随缘起。红尘浮事似彩虹,自然安住如虚空。若溪本着“初心不动摇,得失无损减"的做人原则,淡泊名利,不玄技取宠,只求为众生奉献一片心,尽力以美好的唐卡艺术利益一切有缘众生。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度母

白度母藏名音译“卓玛嘎尔姆”,“长寿三尊”之一,也是佛教圣殿中一位美丽的女神。她的智慧与美貌是无与伦比的殊胜。全身白色有息灾之意。有“七慧眼”,认为凡被其观者尽得解脱,引导众生抵达解脱之岸。

黄财神

黄财神寓意财源广进,美满幸福。

黄财神,藏文叫做“诺拉”,翻译成汉文叫做“财神”。藏名叫作“占巴拉色波”或“藏色”,他的色肤是黄色,故称为黄财神,是密教之护法神祇,诸财神之首,黄财神为藏地各大教派奉持的五色财神之一。

黄财神的形象为上身袒露,下身着裙,右手持摩尼宝,象征宝光普照十方,增添众生的福报;左手抱一只大猫鼬(吐宝鼠),鼬的嘴里含着珠宝,象征财宝。右脚踏一只白色海螺,象征着他能入海取宝。

绿度母

绿度母(又名紫檀林度母),是佛教圣殿中最美丽女神。象征着生会的颜色,蕴含了信念及希望,表示大自然界的顺调,四时的分明,节气的调合,生机勃勃。具足息、增、怀、诛四种事业力,去除烦恼诸毒等各种不吉祥,拥有无限的慈悲和智慧。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是八大随佛弟子之一,在诸佛中号称智能第一。此黄文殊为开发空性智慧之本尊。

■出品 | 石排镇融媒体中心

■图文、编辑 | 殷嘉敏 部分素材由周祖嵘提供

■视频 | 王梓豪

■校对 | 钟   霖

■责编 | 刘   鹏、蔡贤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