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大沥
从停好一辆车开始
为解决“乱停违停”问题
大沥镇各村、社区各出“奇”招
一起来看看
管长远、见实效、使长劲!文明城市是块金字招牌,也是一项民心工程。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文明城市创建氛围,解决“乱停违停”的现象,连日来,大沥镇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大力整治违停现象,坚决开展文明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文明交通综合管理水平。
各出“奇”招齐管理
解决“乱停违停”问题
“现在道路上乱停的车辆‘消失’了,我们的心情也舒畅了不少,街坊出行的‘心头病’治好了!”看着眼前规范停放的车辆,大沥市民陈姨感到十分欣慰。
而让市民有如此感慨的原因并不是偶然。近年来,针对镇内社区停车位少、车位管理无序等问题,大沥镇以“疏堵结合”的方式,联动市政、交警等部门分路段对辖区内违停严重的路段加大整治力度。其中,“疏”包括增加公共停车位、集中处理无主“僵尸车”、整治违规霸占车位等现象,增加可用停车位等。
整治后社区路段车辆规范停车。
同时,各社区也积极探索车辆管理机制,规范停车秩序,提升社区品质。2023年初,沥东社区积极引入第三方单位作为车辆管理方进行尝试,增加车位的流通率,提升车位管理效率。据了解,目前,沥东社区在教育北路开设了第三方车位管理的试点道路,管理效果较为明显。
而在联滘社区,社区通过参考其他村居的车辆识别道闸运作模式,先后在多个村居试行了车辆道闸系统。试行后,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有效减少,接下来,社区将进一步推广试行范围。
违停车主接受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明停车的引导与管理上,社区的村规民约也发挥了“感化”的作用。在渔业社区,发现霸占车位问题后,分管干部直接与车主联系,要求车主抄写社区村规民约,深刻反省侵权行为。对于不配合教育的车主,会使用“智感安防”系统,把该车辆列入黑名单,以“不欢迎到访”为由避免继续发生类似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惩教结合,停车楼固定车位违停现象有所好转。除小汽车外,渔业社区还将摩托车、电动车、单车等“二轮车”也纳入社区管治对象,通过划线、抽签等方式固定车位,同时发动居民对乱停放行为进行举报,并安排专人跟进处理。
加强文明停车宣传引导
“管当下”也“管长远”
解决车辆违停问题既要“管当下”,也要“管长远”。2023年3月以来,大沥镇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引导文明停车,不断增强车主、居民的文明停车意识。
今年4月,大沥镇盐步公园停车场、大沥镇行政服务中心停车场、大沥镇体育休闲公园停车场、黄岐石门中学正门左侧停车场、黄岐石门中学正门右侧停车场、黄岐北环路黄岐第一城侧停车场、黄岐河畔花园侧停车场等7个公共停车场正式投运。为引导广大市民文明出行、规范停车,“南海大沥”微信公众号也开展了停车优惠券派送活动,至6月30日,新用户绑定车牌号码,即可领取价值20元停车优惠券。
向居民群众进行文明停车宣传。
在联安社区,社区组织社区干部、志愿者等力量,通过派发告知书、张贴海报、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向社区居民群众进行文明停车宣传。同时,还有效利用广播、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户外LED显示屏等形式,不断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促进宣传教育出实效,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停车习惯。2023年以来,联安社区共落户派发告知书500多份,进入厂企发放宣传手册600多份。
浔峰社区则先后组建了“违停临时劝导组”,加强宣传“合理停放、合规停放”意识,维护消防通道畅通;并利用“大喇叭”等声音宣传形式,扩大传播面,从微入手,切实提高居民群众文明意识。
“近期,我们出来散步时觉得蚊虫少了很多,路面卫生也越来越干净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减少了许多。”文明停车的宣传引导得到了居民群众的支持和肯定,不少社区居民纷纷表示,将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文明规范停车,同时劝导家人朋友文明停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