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检察:未成年人教育戏剧为你护航

广东检察
+订阅

近日,海珠区检察院与团区委历时1年共同创作的海珠区首部未成年人教育戏剧《晓之春》在海珠区文化馆成功首演。在人物、物件、画面等剧场元素构成的“虚拟现实”世界里,来自海珠区多所学校的150名师生“沉浸式”感受“善与恶”的抉择。团省委权益与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易晓丽、团市委权益部部长郭创锐、团区委书记魏巍等同志出席并观看。

以微之光,驱散阴霾

针对当下青少年普法教育形式单一、简单,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等普遍现象,海珠区检察院依托四叶草未检品牌与团区委合作,共同开发“微光剧场”品牌,同时联动社工等社会各方力量的“普法联盟”志愿者队伍,以“小剧场+”的形式让多元主体参与到未成年预防犯罪教育当中,探索“沉浸式”普法教育的打开方式。剧场之所以起名微光,就是希望全社会都能携手发亮,持微光以炬共同驱散笼罩在青少年头上的阴霾,守护青少年无畏前行。

微光剧场依赖数字艺术、观演互动、智能演艺等领域的研发创新应用,围绕“教育戏剧”个性化、复合型、体验型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从多个维度打造有影响力的青少年普法文化新IP。作为价值增值环节,在剧情演绎的过程中加入检察官普法,感悟当事人及家长对于报案的两难思考,介绍一站式取证的工作方式,并强调落实学校和医院及社会组织的强制报告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青少年发散思考,采用正确的方式应对被侵害,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如有雷同,立即报警

自2022年海珠区检察院与团区委召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进会敲定“微光”项目后,以“微光”为起点,创作工作立即启动。鉴于海珠区性侵害未成年案件占比较大,主创团队决定以预防性侵为首演主题。确定主题后,海珠区检察院为剧本创作提供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特点及案例,主创团队多次开展线上线下会议探讨案例改编、剧目编排,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剧本,并和剧场导师和社工一起进行采编、辛苦排练,历时1年,最终为大家呈现出一场精彩纷呈的预防性侵短剧。

短剧由海珠区检察院真实案例改编,融合了“互动情景剧”与“普法教育元素”,邀请专业导师开展学生+社工+检察官的演绎活动,摆脱以往涉及身体、生理的普法宣传“羞羞答答”“羞于谈性”的状态,大大方方地开课,让青少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违法犯罪的后果,在互动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剧中,在女主人公(海梦)因遭受性侵并被拍摄不雅照片威胁走向了人生极端后,“模拟人生”的改写功能突然启动,“去报警,让那个人得到惩罚”“他有照片,一旦报警我的名声就完了”……海梦在“天使与魔鬼”的声音中作出了艰难抉择。主创团队也希望借此呼吁大家发现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如有雷同”,立即报警。

图注:“天使”与“魔鬼”,你该如何选择

守护“未”来 ,四叶草在行动

守护“未”来 不是一部剧的事。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未成年人案件在各地呈高发状态。犯罪的类型集中在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盗窃以及性侵害等。犯罪的诱因中,由于父母疏于管教,朋辈影响及社会不良交往的因素尤为突出。为此,海珠区检察院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全力打造了“四叶草”未检工作品牌,以海珠区18条街道及辖内社区、121所中小学校及各职能部门、社会力量为支撑,形成了集宣教、预防、帮教、保护于一体的未检工作品牌效应。

接下来,海珠区检察院将持续深化与团区委的合作,为微光剧场的编排提供扎实的青少年青春期身心特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特点及真实案例等素材支持,不断推出不同主题的演出,打造多元法治宣教矩阵,促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来源:海珠检察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