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APP-注册认证-生成“非羁码”-开始每日打卡……4月12日,端州区检察院将4名被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纳入非羁押动态监管平台进行数字监控,实现从“人盯人”到“数据管人”,全市首个非羁押动态监管平台(简称“端检云”)正式上线。
▲端州区人民检察院“端检云”非羁押动态监管平台和“非羁码”登录界面
▲非羁押人员注册“非羁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有效降低诉前羁押率、化解社会矛盾,端州区检察院在原有“未成年人犯罪监管平台+电子手环”应用管理基础上,升级打造了端州特色“端检云”非羁押动态监管平台,建立了“平台+非羁码+电子手环”相结合的一体化多层次动态监管系统。
“端检云”是通过手机APP端和电子定位腕带,集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网、通讯感知、GIS地理信息、生物识别、大数据分析等多项技术研发的动态监管平台。平台共包含数据中心、工作台、监管地图、业务管理、教育管理、监督管理、档案中心、系统管理八个模块,集合大数据智能分析、定位信息管理、信息档案管理、请销假外出管理、法治公益宣传教育、信息化核查六大功能。
▲端州区人民检察院“端检云”非羁押动态监管平台大数据研判中心
非羁押人员可以利用自有手机扫码下载安装APP,填写相关信息注册后生成“非羁码”,每天通过APP定时打卡。平台通过GPS定位、电子围栏、指令式人脸表情检测、随机抽测等新型监管方法实现对非羁押人员的有效监管,防止其脱管漏管。平台还根据非羁押人员的行为动向,对非羁押人员的现实表现进行综合研判评估,并根据风险等级呈现出绿、黄、红三色监管码,分级进行动态监管。检察机关可以动态、实时、快捷掌握非羁押人员的监管信息和监管制度服从性,从“事后掌握”转变为“事前预判”。同时,为方便对未使用智能手机的非羁押人员落实监管,平台还附带了“电子手环”,电子手环具有定位、防水、运动轨迹记录等功能。对于单独佩戴电子手环的非羁押人员,办案人员仍可以通过手机上的移动终端对佩戴人员进行实时监控,查询分析其运动轨迹。此外,平台设置特色法治教育、公益活动、未成人融合分类管理子版块,让非羁押人员通过在线教育、社会服务等实现教育矫治、犯罪预防,使监管更人性、更温暖。以“非羁码”搭配“电子手环”的多层次动态监管方式,相较于以往的口头传唤、电话抽查等线下监管方式会大大节约司法资源,能够24小时全天实时监控,实现了“全方位、全时段、无死角”监督管理,充分有效破解对非羁押人员监管难题,既充分保障非羁押人员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促进其及时回归社会,也有利于检察机关加强对非羁押强制措施执行的法律监督,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
▲绿、黄、红三色分级动态监管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端州区检察院积极探索数字化监管,实现云在算、人在核、数据在监管,强化对非羁押人员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管理。下一步,端州区检察院将主动服务大局,依法能动履职,与区级政法部门密切协同,按照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思路,在全区全面推行非羁押动态监管平台应用,创新执法办案工作模式,以数字赋能司法办案,助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来源:端州检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