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得了”到“走得好”!河源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河源发布
+订阅

农村公路不仅是关乎经济发展的“大交通”,更是关乎农民幸福生活的“大民生”。去年以来,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畅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转变,让党的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改善群众出行、促进经济发展的振兴之路。

龙川县麻布岗镇上溪村,美丽、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宛如舞动的彩带。 冯晓铭 摄

      最美农村路打通旅游“大动脉”

  “以前我们村口这条路不好走,一到下雨天根本走不了,农副产品都运不出去。自从路修好之后,不仅出行方便,还有不少人来赏花旅游。”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和平县公白镇人,李先生谈起和平县新聚至恒大花海公路修建前后的对比,深有感触。“如今‘四好农村路’带动了当地旅游发展,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都返乡就业创业,在家门口卖特产或者在花卉基地上班,大家受益匪浅。”李先生开心地说。

  位于公白镇的恒大花海是和平县的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每年春季都会迎来大批游客赏花。在和平县公白镇新聚至恒大花海公路打通后,往来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和平县新聚至恒大花海公路起于Y137线,止于Y135线,全长11.768公里,途经恒大花海、塘角村、新江村、旅游大道路口。公路等级为四级,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0公里,路基宽7米、路面宽6米。去年7月,该公路荣获2022年度河源市“十大最美农村路”称号。

  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公路、城市道路等有效衔接,有效盘活了农村地区的资源,为广大群众铺就了致富通道。新聚至恒大花海公路的修建,不仅助推了公白镇“以温泉为龙头、以生态为亮点、以客家历史文化为灵魂”的特色旅游品牌产业蓬勃发展,突出“恒大花海”“德福花卉”“公白温泉”等人文风光,更为当地形成串联化的产业集群效应,拉动公白镇产业产值强力提升,全面实现公白镇向内振兴、向外辐射的乡村振兴目标,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

不断扩大农村路网覆盖面

  新聚至恒大花海公路的建设是农村路网优化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交出的一份成绩单。一条条美丽、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宛如舞动的彩带,串线成链、联网成片、纵横交错,畅通了城乡路网,缩短了城乡距离,带旺了百业发展,带来了人气和财气。

  据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公路事务中心成立7个综合督导组,对各县区交通项目建设开展综合督导,深入各县区农村公路建设现场调研督导,了解项目实际困难,指导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力促项目加快实施。同时,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建设配套资金,共争取市级配套资金40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数据显示,2022年我市共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480公里。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盘活了农村地区的特色资源,“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城乡双向运输进一步打通,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好农村路”已经成为农村地区走向更加富裕的重要载体。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推动农村公路扩投资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上述负责人表示,2023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在建立“四好农村路”项目库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公路与高速公路、普通国道互联互通,推动县乡公路提档升级,巩固提升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成果,对群众出行需求大且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加快实施通建制村双车道公路建设;积极推进龙川县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和平县及连平县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我市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持续加强示范创建引领,建成一批“可学习观摩、可复制借鉴、可持续服务”的“美丽农村路”。


来源:河源日报

作者:梁驱远 编辑:戴珍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