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肇水集团:深化企业改革 凝心聚力促发展

肇庆国资
+订阅
编者按

1月31日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标志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肇庆市直国资系统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改革重点任务实现破局闯关的新成果、新成效。为此,“肇庆国资”公众号开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栏,介绍肇庆国资国企改革案例经验,为实现市直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后劲、提供强大动能。今天为您带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之《肇水集团:深化企业改革,凝心聚力促发展》。

肇庆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肇水集团)是肇庆市国资委全资控股国有企业,控股肇庆市肇水水务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肇水发展)和肇庆市贺江电力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贺电公司)。经营业务涉及自来水生产与销售、污水处理、电站电力开发及运营、市政工程施工、水质检测、排水管网运营、水环境综合治理、公用设施投资与建设、酒店经营管理等领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肇水集团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深化企业改革、健全中国特色企业制度、整合资源拓展产业链,实现了安全优质供水、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和电站安全运行,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公司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具体做法

(一)

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一是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推动落实基层党建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为肇水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制定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前置研讨重大经营管理清单、“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议事决策规则,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制定了《督办工作制度》,为贯彻落实党的重大决策部署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全力打造“肇水蓝先锋”党建品牌

以“一支部一品牌”为抓手,按照有队伍、有阵地、有机制、有活动、有成效的“五个有”要求,组建15支“肇水蓝先锋”工作队(志愿服务队、突击队),如在广宁设立了服务农村供水的“肇水蓝先锋”党员服务驿站,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困难帮扶服务,参与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

(二)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健全中国特色企业制度

一是规范董事会建设

全面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应建立董事会的企业户数一级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共8家,建立董事会比例达100%。肇水集团及重要子企业全部制定完成董事会议事规则和落实董事会职权工作方案,全面落实董事会职权,外部董事占多数比例达100%,确保董事会规范运作,保障落实董事会各项权利,实现董事会成员多元化。

二是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

制定《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董事会授权方案》《经营班子办公会议事规则》及《经理层向董事会报告工作制度》四项制度性文件,保障经理层行权履职,发挥经理层抓经营管理的作用,确保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

(三)

完成三项制度改革

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一是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2021年,肇水集团和各级子企业(共15户)已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与各经理层成员签订聘任协议和经营业绩责任书,并按照约定严格考核,实施聘任或解聘、兑现薪酬。

二是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

自2002年起,肇水集团已开始推行中层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制度,通过多年的摸索,现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竞聘上岗管理流程。当前,肇水集团及各级子企业已建立了竞聘上岗、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公开招聘等制度体系。竞聘上岗的形式已延伸至部分基层管理岗,公司不断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实行管理人员动态管理,使中层管理干部竞聘上岗常态化。2002年至今通过竞聘上岗途径走上中层管理层人员近百人。

三是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

肇水集团按照市国资委总体部署,不断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肇水集团和各级子企业实行全员绩效考核比例达100%,对标上级组织下达的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逐层分解,压实各级企业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落实责任到人,根据企业实际制定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绩效考核与岗位调整、薪酬福利联动挂钩,实现一岗一薪、易岗易薪。

(四)

积极整合资源

做大业务规模

一是完成端州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首期)建设

端州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首期)总投资19.8亿元,是肇庆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项目完成108公里的雨污管网建设,污染源点截污纳管改造235个,实现污水应收尽收。在推进工程的建设中,肇水集团举全公司之力,解决了“一污”河涌抽水、“二污”提标扩容到11万吨/日产能后管网的纳污量,使泰湖小区周边及羚山涌的综合治理工作圆满收官。

二是完成端州区碧道(示范段)项目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由肇水集团负责具体实施的碧道(示范段)项目,围绕“水治理、水经济、人居环境”三大主题,打造“肇庆碧道”品牌。项目总投资9962万元,高标准建设碧道总共10.26 公里,建成占地面积64.51 亩、以孝道文化为主题的全国首座“长者公园”。

三是“四水联通”联通供水工程全面贯通

2022年12月11日,“四水联通”工程最后重要节点四会——大旺供水管道顺利接驳连通,完全实现了西江、绥江、北江、九龙湖水库四个水源互联互通、互为备用,永久解决了肇庆核心城区和东南经济核心片区(端州、鼎湖、肇庆新区、四会、大旺)共约150万人口单一水源或水源不足的用水安全问题,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供水安全保障。

四是全面参与全市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

肇水集团成立了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各县(市、区)包括不在集团公司供水范围的区域进行调查摸底、技术支持与建设。参与项目共涉及建设资金约3.2亿元,2022年建成供水主管172.84公里,巷管195.45公里,加压泵站7座,惠及人口约22万人。

五是加快发电业务的拓展

成立了广东肇能电力销售有限公司,打造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加快“售电”业务的发展,以“涉电产业”为依托,谋划光伏发电、碳汇交易等新业务。2021年,属下企业贺电公司进军光伏发电领域,建成首个分布式光伏项目(0.45MW)并顺利并网投产。

六是全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抢抓先机、提前布局,加快林业全产业链构建。肇水集团属下企业贺电公司作为国储林实施主体,通过“县企合作、政企合作”等创新模式,加快推进储备林林权收储工作。截至2023年2月底,已完成流转收储32.61万亩林地林权。

(五)

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优化服务发挥国企担当

一是推进机构改革和减员增效

按照“行业标准+外地经验+企业实际”的原则制定了肇水集团的减员增效工作方案,稳扎稳打持续推进落实减员增效工作。2020年以来,通过自然减员、离岗退养、实施人员转岗分流、内部机构重组改革、临时工合理清退等措施进行“瘦身”,持续推进落实减员增效和内部机构改革工作。完成原端州供水分公司和营运服务分公司合并重组,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从严控制贺电公司和肇水发展两大实施主体的用人需求审批,从源头上把控,引进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

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速获得用水

肇水集团主动对标对表省内先进地区,通过打造智慧水务服务,积极推广“零跑腿”服务等手段,对获得用水环节、时间、成本、便利度进行了优化,从3个环节简化为2个,有外线工程办理时间从7个工作日缩短为4个工作日;取消了外线工程收费,增加粤省事“报漏报修”功能。配合政数局实施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二次统筹,推进供水服务“全市通办”,在“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开通了水费查询和水费缴纳功能。

改革成效 

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肇水集团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已初步显现。

一是国企党建发挥示范作用

围绕“小切口促大提升”的工作思路和项目实际,凸显“一支部一特色一亮点”,培育“肇水蓝先锋”党建特色品牌。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特色活动,贺电公司下属都平电厂党支部荣获“肇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配合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肇水集团获评为“广东百佳爱心帮扶企业”。

二是行业影响力不断增强

通过积极参与农村集中供水建设,助力肇庆市在2021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农村集中供水专项工作中取得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在2021年、2022年省营商环境考核中,肇庆市获得用水指标分别排名全省第三和第五,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国企活力全面释放

通过握紧深化改革的“方向盘”,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在各层级企业落深落实,进一步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制度化常态化,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高质量全覆盖,契约内容体现出个性化、差异化,建立起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员工积极性极大提高,担当作为,深化改革的动能得以逐步凝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得以全面释放。

四是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三年减员增效工作圆满完成。全面完成605 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配合政府化解退休人员涉及企业信访事项的合理诉求,逐步提高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满意度。通过实施集团整体融资统筹工作,快速降低融资成本,2022年累计节约年利息311多万元。

五是业绩指标稳步增长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肇水集团业绩实现稳步增长。2022年完成售水量1.67亿吨,比2019年增长8.14%;污水处理量1.18亿吨,比2019年增长31.57%,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作出了应有的担当和贡献。

资料来源 | 肇水集团

编辑 | 李奂枝审核 | 梁佩卿 周祎明 田甜 黄兴海 

肇庆国资全媒体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