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一直以来,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用心用情、躬身力行参与对外教育帮扶工作。目前,我市共有458名教师分别在新疆兵团第三师,贵州铜仁,广东韶关、揭阳等地帮扶支教。
为确保教育帮扶成效,东莞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支教教师人选,选优配强支教队伍,助力受援学校高质量发展。过去一年,东莞支教教师扎根当地,主动作为、精诚奉献,发挥“传帮带”和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师生一致认可。为此,东莞慧教育特推出“‘莞邑良师’支教风采”系列报道,展现东莞支教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师者之爱。
2023年2月,广东省教育厅第二批“组团式”援疆支教工作启动,来自东莞市茶山镇中心小学,身为音乐科组长的姚伟老师再一次肩负援疆使命,带着领导和同事们的嘱托,怀着对边疆教育事业深厚情怀,二次踏上援疆征程开始为期三年的支教工作,此次援疆他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教育局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中心担任中小学音乐教研员。
脚踏实地,做好本色
姚伟第一次踏上援疆支教路是在2014年12月。初到南疆,首先面对的是飞扬的风沙和极端寒冷干燥的天气,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及时调整情绪,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克服时差、水土不服等不利因素,很快便进入了角色。然而,由于团场学生的乐理比较薄弱,对乐器的了解极少,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能否在较短的时间里组成乐队?”姚伟心里没底,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迎难而上,用心去因材备课,在课堂中渗透音乐故事,分享自己的音乐人生,让学生在故事中熏陶,在熏陶中慢慢喜欢音乐,进而使得学生们用心学音乐;让学生尝试成功演奏,实现自我价值。
每次集体演奏,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姚伟都会口头哼唱旋律,徒手拍击节奏,让学生有更深的印象。期间,有几个民族学生对吹奏乐器把握不好,姚伟就利用课余的时间给他们进行单独的训练,耐心指导吹奏乐器的气息控制及正确的呼吸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技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姚伟的带领下三师四十一团学生乐队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五届中小学文化艺术节展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一位叫陈阳阳的学生,曾写了一篇题为《一位用生命在指挥与教学的老师——记东莞支教音乐老师姚伟》的作文,讲述自己一开始被母亲要求学习竖笛,经历对抗被动学习,到被支教老师的生动教学和敬业精神打动,立志要主动学好竖笛的故事。当姚伟读到这篇作文时,感到特别幸福和骄傲。他想,援疆支教首先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二度援疆,初心不忘
此次二度援疆,姚伟依然如初次踏上新疆热土一样,抵达受援地后立即开展工作。他先后到44团一中、44团二中、51团一中、师市二中等六所学校进行艺术工作调研,深入摸排各校音乐教师的基本功情况。在得到第一手数据后,姚伟因材施策,着手组建三师教育系统第一支教师管乐团。“披星戴月地奔波,只为一扇窗……”正如音乐诗人李健主唱的歌曲《异乡人》,也唱出了姚伟的心声,不知不觉,他已经化作了新疆的一名音乐人。
经过两个多月的组建和训练,三师教育系统教师管乐团已经初具雏形,每周教师乐团都循序渐进地积极开展常规训练。同时,姚伟每周都定时深入各团场开展社团工作,指导学生进行合唱排练、吉他演奏等训练。
“以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音乐才华和渊博知识,去吸引学生;以自己对音乐的诠释和表演,去熏陶学生:以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去引领学生”,姚伟就是这样的一名援疆音乐老师。
姚伟全身心投入在音乐的世界里,投入在音乐教育中,用爱心、耐心、慧心谱写着属于自己和学生们的音乐旋律。他就是用这样的实际行动在告诉大家:援疆不作他乡客,支教意浓“乐情”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