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俗称中风
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
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
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脑卒中会导致患者残留后遗症
其后遗症的种类主要包括
偏瘫、失语、吞咽障碍、
肺部感染、褥疮、大小便失禁
以及性格、精神和智力的改变等
无法独立生活
患者长时间卧床不活动会影响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免疫功能以及神经肌肉功能,还会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会对患者后期的康复产生不良的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卒中康复”如此重要!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发病后24h~48h康复的介入是行之有效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在进行康复治疗之前,治疗师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患者存在的各种功能障碍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在脑卒中早期进行康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患者出现一些会影响康复进程的并发症以及为后期的康复训练打基础,以便更好地减轻患者所出现的功能障碍,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在早期一般会采取以下几种康复措施:
1、良肢位
正确的良肢位摆放能够预防痉挛、关节脱位、挛缩,促进肢体分离运动的出现。
患侧卧位
患侧卧位
仰卧位
长坐位
2、被动训练
对处于软瘫期的患者的患侧肢体的各个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尤其是肩、手、髋、踝关节需要经常进行活动,遵循活动幅度由小到大、近端到远端的原则,在患者感觉不到疼痛范围内尽可能地扩大患者肢体的活动范围。
注意要对患侧肢体的逐个关节进行活动,活动的力度与速度应该轻柔、缓和保证患者的所有关节都被全面活动到。
3、语言吞咽训练
有部分脑卒中患者存在语言吞咽功能障碍,是必须做语言吞咽训练的,但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语言障碍类型以及病情情况,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方式来刺激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吞咽反应。
4、理疗
通过针灸、中低频电刺激、磁疗等促进患者肌力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预后;
5、主动训练
在患者的病情稳定脱离软瘫期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患肢运动,主要是依靠患者自身的力量,主要的训练内容包括床上翻身训练、坐起训练、坐位/站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当患者的肌力≥3级后,能够拄拐/靠墙站立后就能够开始进行室内外的活动;一般来说,脑卒中后两周是再出血的高发期,也是这次出血的最危险阶段,脑卒中后康复的强度太大太密集不科学,太松散作用又不大,要进行科学评估、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原则进行。一般标准是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不出现明显的心慌气短头痛头晕症状、血压不明显升高、心跳<120次/分,且事后无明显的疲乏感觉。
早期进行出血患者康复训练治疗是相当有必要的,能够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再适应,以恢复自立能力、社会活动以及人际关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是一个集医疗、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科室。康复科内设康复病房、康复治疗中心及针灸推拿门诊、中医理疗门诊,开放病床33张。拥有专业的医师团队及康复师团队,中级及以上职称8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5人,下设卒中康复、吞咽言语康复、疼痛康复、骨关节术后及运动损伤康复、重症及肺功能康复、手功能康复、产后康复七大特色亚专科团队。引进经颅磁刺激仪、吞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骨胳肌肉冲击波治疗仪、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威伐光治疗仪、悬吊工作站、内热式针灸仪、上下肢智能训练系统、平衡分析仪等多种高新康复设备。全面开展康复评定、现代功能康复训练及传统中医康复等康复项目,同时大力发展吞咽评估与康复、肺功能康复、特色正骨整脊、肌内效贴、核心肌群训练、冲击波、浮针、小针刀、内热针软组织痛体系治疗、特色艾灸疗法等特色诊疗项目。诊治由脑卒中(脑梗死及脑出血)、脑外伤等疾病引起的偏瘫、截瘫、吞咽障碍、言语认知障碍等各种类型功能障碍,颈椎病、腰椎病等脊柱相关性疾病,关节炎、慢性软组织损伤、骨科术前、术后康复指导、围手术期康复干预、产后修复、骨盆重塑以及周围神经损伤等疾患。全新的医护康一体化模式、洁净温馨的病房、设备齐全的治疗中心、个性化的诊疗服务,让您倍感舒心、称心、安心、放心。
供稿 | 康复科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