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拖鞋真的能杀死蟑螂吗?

顺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订阅

在互联网上经常能看到#南方蟑螂VS北方蟑螂#的话题讨论,南北文化差异又新增一有趣例子,来到南方的北方人,没有一个不对南方蟑螂产生敬畏之心的,北方的朋友吐槽南方的蟑螂鸡蛋那么大,而且身怀绝技,会飞。

为什么南方的蟑螂这么大

现在我们来聊聊南方的蟑螂,广东的蟑螂俗称曱甴(yuēyóu),粤语发音“嘎砸”(gad zad),广东人对“gad zad”这个称呼是耳熟能详的,并且对它们深恶痛绝的。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小强”,南方常见大型蟑螂的是“美洲大蠊”,体长30~50毫米(最长者达2英寸)。

南方蟑螂之所以比北方蟑螂体型大,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息息相关,蟑螂喜暖爱潮,而南方天气潮湿,下雨时节较多,这种环境恰好是最适合蟑螂生长繁衍的环境,另外南方天气比北方较为温暖,食物也比较容易腐败,更是蟑螂快速生长的理由。

蟑螂的“居所”

蟑螂孳生所需的4个条件:温暖、 潮湿、“食物”丰富、多缝隙的隐蔽场所

蟑螂的食性

蟑螂是杂食性昆虫,食物种类非常广泛,从居室、办公室到厨房、仓库、杂物间、下水道、化粪池等,都有蟑螂可咬食的物品。

厨房内的各类食品:面包、糕点、米饭、糖、冷盘、餐前食品、饮料和啤酒及垃圾下脚料等都是其取食对象。

蟑螂尤其喜食香、甜、油的面食品,如饼干、曲奇等,香麻油、红糖、啤酒对其有很强的引诱力。

如何防制蟑螂

解决蟑螂,对于广东人来说,没有什么是一只拖鞋解决不了的。然而,俗语有云:打不死的小强。那么“打不死的小强”究竟有多强?你的拖鞋真的能杀死蟑螂吗?

不管南方还是北方,蟑螂都有超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

首先是生命力,蟑螂是世界上最古老、繁衍最成功的一个昆虫类群,有3亿多年的历史,比恐龙还古老。

强大的恐龙,没扛住6000多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但蟑螂扛住了,还一直存活至今,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大。

另外,蟑螂还有一种特殊的生命力,蟑螂拥有“断头续命神功”,没有头仍能继续存活一段时间。

蟑螂没了头部还能继续存活。蟑螂的血循环模式属于开管式循环,即使没有了脑袋,蟑螂脖子的伤口也会在囊血细胞或者足细胞的作用下很快被堵住,因此不会大出血而死。它们的血液不用运输氧气,因此去掉头部后还会继续通过腹部的气门呼吸。

其次是繁殖力,雌性蟑螂只需要交配一到两次,就可以终生产卵。

蟑螂的卵外面有一层卵鞘(卵荚),可以保证其在各种不利环境中存活并孵化。

从蟑螂的繁殖能力看,成年雌性蟑螂一年可以产卵10-100万枚,和大多数动物不一样的是,雌性蟑螂只要与雄性蟑螂交配一次,就能够终生产卵,平均下来每只雌性蟑螂一年可以产卵1000万枚左右。蟑螂卵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只需要20天就能孵化,即使刚孵化出的蟑螂幼体,也能够自行进行活动和寻找食物。

此外,在蟑螂卵的外部,包裹有非常坚硬的卵鞘,这种结构具有很强的防水、防冲击、防高温的性能,可以有效地保护内部的受精卵。因此,如果我们用鞋子等物体将蟑螂拍死,而恰好它是一只成年雌性蟑螂的话,即使它的身体发生了爆裂,但受精卵也会随之迸出,有可能喷洒的到处都是,这给后续的处置带去了很大的麻烦,这也是为什么不建议用力去拍打蟑螂的原因,那些喷出去的蟑螂卵,都有可能成为新的蟑螂“孵化源”。

对于“厚脸皮”的蟑螂,你的拖鞋还真不一定能完全消灭它们。

如果使用了拖鞋,请记得一定要处理蟑螂的尸体,死掉的蟑螂尸体可用火烧或用开水烫,再扔进下水道冲掉。

如果不及时清理,可能孵化出数量众多的小蟑螂。

凡事都要讲科学,防制蟑螂也有科学的方法。

1

环境治理

搞好室内外卫生,清除蟑螂的栖息场所、清除食物残渣、清除垃圾、清理杂物,管好食物和水,藏匿食物于密闭容器和包装。

2

化学防制

化学防制是杀灭蟑螂较为常见、安全、便捷、有效的方法,杀灭蟑螂常用的杀虫剂:

滞留喷洒:适应于蟑螂密度很高,不被经常用水冲洗的表面。如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醚菊酯等。

烟雾空间熏杀:对于相对密闭空间,环境复杂,内部物品较多、不易作滞留喷洒且蟑螂密度很高场所如仓库、下水道等可用热烟雾机、烟雾剂等进行熏杀。

饵剂或胶饵:放入饵盒内使用,也可直接将杀蟑胶饵点在抽屉的导轨,柜子的铰链等不易被触摸处。

含0.3~0.5%溴氰菊酯的粉笔:在蟑螂经常栖息的场所和经常活动的通道上画上粗线或者井字形。

气雾剂:如胺菊酯、生物丙烯菊酯、丙炔菊酯和炔醚菊酯等。

粉剂:适用于干燥的缝隙、夹层、夹墙、孔洞和一些固定设备。

2

物理防制

来源: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科普小脑洞、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供稿:顺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消媒科

美编:顺德区健康教育所

审定:顺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