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与中医|前湖后湖水,初夏半夏凉——带你认识中药“半夏”

胡世云
+订阅

  原词赏识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其二

  宋 黄庭坚

  前湖后湖水,初夏半夏凉。

  夜阑乡梦破,一雁度衡阳。

  背景:这是一首宋代黄庭坚的诗。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张、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书法亦是一绝,为“宋四家”之一。

  他写了几首关于药物的诗句,这是其中的第二首,用法半夏嵌入其中,描写出当时的景物和他的思乡之情。

  与诗有关的中药:半夏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一般宜炮制后使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1、反乌头。

  2、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半夏适应证状

  1、湿痰证,寒痰证。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常配陈皮、茯苓同用。

  2、呕吐。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使用。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治热痰阻滞致心下痞满者,常配干姜、黄连、黄芩等同用。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外用能消肿止痛。

  半夏的使用

  半夏因为含有毒性,临床使用时一般经过加工炮制,而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它的名称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1、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有毒,多外用,以消肿止痛为主。

  2、清半夏:白矾浸泡或煮或腌制。消除了辛辣刺喉的副作用,降低了毒性,以燥湿化痰为主。

  3、姜半夏:姜矾煮或腌制或蒸制,或姜炒。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

  4、法半夏:石灰制半夏。治寒痰、湿痰为主,同时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5、竹沥半夏:半夏或法半夏,竹沥拌透阴干。温燥大减,适于胃热呕吐,肺热痰黄稠粘,痰热内闭中风不语。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