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万商云集!第133届广交会带热了广州的会展经济,重现“一房难求”。
据携程数据,广交会期间,广州酒店的订单量环比前一月增长150%。此外,民宿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1.7倍,每位旅客平均多住1.5天。
广州的文商旅热度居高不下。过去的一周,松园就让岭南园林式宾馆火了一把。
在广州这座花城和古城,不乏“同款”。从白云山麓到闹市城央,从宾馆别墅到酒家食肆,从国际交流到住宿饮茶……它们承载着一幕幕时代记忆,述说着广州的开放、包容、雅致与人 间烟火。
千年商都的底蕴与气质,就萦绕在一枝一叶和一砖一瓦间。
敞开南大门
一本城市记忆册
松园宾馆坐落于白云山麓,建筑瓦脊采用传统古建瓦,配以绿蓝釉色,体现了岭南文化的源远流长。
春日的松园宾馆,低草高树、远山近水,景随步移,泉、亭、桥逐一呈现于眼前,岭南风情扑面而来。
园林与山水,相得益彰。作别松园,沿白云山路而上,经摩星岭、登碧云峰,还有两座园林式宾馆——山庄旅舍和它的别院双溪别墅,等待人们细品。
它们不仅是岭南建筑经典,还是一本广州城市记忆册。
山庄旅舍三面环山,东邻深谷,可远眺广州城,是造园上的风水宝地。千年以前,苏东坡的嫡孙、南宋太尉右丞相苏绍箕,就在这里修建了苏氏宗祠“月溪寺”。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与东南亚、非洲等国的交流频密,“南大门”广州需要打造一个对外展示的魅力窗口。
由广东建筑设计大师莫伯治亲自操刀,月溪寺旧址上,山庄旅舍由此诞生。
1965年5月28日,山庄建成后接待的第一次国际会议,是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与印度尼西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苏班德里约举行会谈。同年,董必武亲题“山庄旅舍”,还写下“绿树多生意 白云无尽时”的对联。
山庄旅舍占地不足2000平方米,布局因应地势起伏,沿溪造园,构建起“前庭—中庭—内庭—后庭”四个空间。沿着动线参观,好似欣赏一曲优美的行板。
房屋体量轻巧,风格简洁明快,与环境水乳交融,仿佛白云山深处的寻常人家。
去年,山庄旅舍修旧如旧,延续“窗含山色、曲径回廊、泉流穿屋”的岭南园林神韵。修缮后的客房各具特色,布置了广绣广彩、非遗端砚等传统艺术品。
在山庄“天然厅”的后墙上,挂着“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隶书匾额。这句话还雕刻在中庭的建筑山墙上,既是对此前国际交流的注脚,也日复一日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来客。
双溪别墅,好比山庄旅舍的姐妹篇。前者隐于山林、凌于溪水的风格,也延伸到这里。“双溪”之名,由朱德元帅题写,源于原址上的寺院双溪寺。
别墅分为甲乙两座,莫伯治设计了乙座,甲座出自另一位岭南建筑大师郑祖良之手。两组别墅依山而建,内庭高差达到15米,相当于五层楼,“魔幻”程度不输重庆。梯级沿溪而上,房舍错落有致,融入葱茏的树木灌丛之中。
周恩来曾入住双溪的乙座别墅。入口处的架空层自岩石伸出,潺潺溪流从下流过。偌大的挑空阳台,转角没有一处立柱,是设计和工程上的一大独创,被称为中国版“流水别墅”。
身处山与水、传统与现代的环抱中,山庄旅舍、双溪别墅开创了现代岭南庭园建筑的先河。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曾赞叹:“这两个作品,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被建筑界誉为岭南建筑的佳作。”
大隐隐于市
千年商都烟火气
在广州,岭南园林宾馆不仅隐于山林,还“大隐隐于市”。
位于解放北路的广东迎宾馆,与岭南古刹六榕寺隔路相望。1949年后,广东迎宾馆接待过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批次到访广州的外国政要及各界知名人士,见证了诸多精彩的交流故事。
迎宾馆占地5.75万平方米,约一半的面积是园林,荟萃着许多古树名木。大门右侧的山丘上有两棵古榕,树龄均超170年,在位于大院中央的白云楼周围,矗立着18株高大的红棉,树龄最长的一株达160多年。
净慧楼、六榕楼、碧海楼、白云楼和宴会厅五座主要建筑被绿树环绕。
岭南建筑特有的绿琉璃瓦坡屋面、灰色水刷石外墙伴着高低错落的建筑造型,远望富于变化,身处其中又能感受一方清净,广东迎宾馆因此有了“闹市绿洲”的美誉。
上:民国时期广州市市长的西班牙别墅。下:现迎宾馆碧海楼。
法国总统马克龙结束访华行程后,在社交媒体平台推特发布了一段广州猎德大桥的灯光秀视频。沿着珠江,从南方大厦、粤海关博物馆到广州塔、海心桥,千年商都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在这串地标珠链中,沙面岛的白天鹅宾馆散发出温润独特的光彩。
白天鹅作为内地首家中外合资的五星级宾馆,从设计到运营都开创了多项先河。尤其是中庭造景“故乡水”,已经超越了室内景观设计,成为广州市民和海外游子心中的精神地标。
进入宾馆核心区域,只见园林式中庭三层通高,清澈的“故乡水”漫过石崖,从崖顶的金瓦亭子飞泻而下。亭子题名“濯月亭”,与透过中庭玻璃屋面的天光互相呼应。
“故人情重一江水,南国春深万枝花。”当年设计者提出引进“故乡水”的设想,立刻引起了霍英东先生的共鸣。曾有一位老华侨入住白天鹅,见到“故乡水”和旁边的诗句时静立片刻,已是泪流满面。
在白天鹅的“故乡水”前驻足,静静感受思乡的情怀,至今仍是许多华侨归国的保留项目。岭南园林景观的内核,由此更加动人。
沿着珠江一路向东,珠岛宾馆则是另一种况味的闹中取静。
珠岛宾馆南邻珠江,北连东山湖公园,绿水、园林环绕,岛上树木林立、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珠岛宾馆东一号楼使用的琉璃瓦由古窑烧制,碧绿通透,木棉花及“福寿在珠岛”纹样的勾头和滴子、陶土烧制的花格和窗套、色彩绚丽的满洲窗,勾勒出浓郁的岭南特色。
园林食客家
百年食肆一杯茶
将园林景观融于城市建筑中,在饮食文化传承千年的广州,少不了烟火气升腾的酒楼食肆。
上月,广州酒家文昌店开始进行升级改造,不少街坊赶在闭店前来“叹杯茶,食个包”。既是为了重温DNA里的味道,也为了打卡这座飞檐斗拱、披红点翠的百年茶楼。
能吃又能赏,“食在广州”之乐,不仅在于美食本身,更在乎庭园山水间。并称广州三大园林酒家的北园、泮溪和南园,和广州酒家一样,也承载了属于老广的一份记忆。
“北郭宜春酒,园林食客家”。北园酒家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扩建于1957年,沿小北路大门的门楣上,镌刻着由时任广州市市长朱光题写的“北园”二字。
北园的外观设计参考了岭南传统民居,灰瓦青砖,古朴雅致。走入园内则别有洞天:曲径迥廊串连,奇石嘉木点缀,绿树葱茏、水榭相映,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厅堂内布设古色古香,大面积的落地屏门、满洲窗等让空间开敞通透,食客尽享满园春色。
从民间收集而来的套色玻璃蚀刻满洲窗、红木镂花屏风、镶边楼梯扶手等装饰,是北园酒家最大的特色。当时的设计小组先后十几次收购这些古旧建筑中的材料构件,并翻新利用,不仅大大节省木料、水泥、钢材,每平方米总造价只用60元,比当时规定的指标低。
“食饭去北园,饮茶到泮溪”。位于荔湾湖畔的泮溪酒家,曾是全国最大的园林酒家,于1947年由广州人李文伦、李声铿父子创办。因地处泮塘,附近有5条小溪,其中一条叫泮溪,由此得名。
1961年,泮溪酒家经大规模改建后复业。与北园一样,泮溪也充分利用了传统建筑旧料和工艺,镂空花窗、斗心隔扇、木刻花罩等装修精巧,岭南韵味盎然。厅堂小院内,楼台轩榭挽以贴水游廊,目及景致中心,因地势开池架山。沿石山旁的桥廊拾级而上,还可凭栏远眺, 荔湾湖烟水空灵,湖光楼影,互相资借。
三园中最年轻的南园酒家位于海珠区晓港公园侧畔,1963年落成开业后便成为广州接待外宾的主要酒家之一。庭院空间内,既有绿瓦白墙、翘角飞檐、小桥流水掩映其间,又增添了玻璃棚顶、马赛克砖墙等元素,兼具传统岭南味和现代时尚感。
北园、泮溪与南园的设计,同样有着莫伯治的身影。这位一代宗师以糅合岭南庭园的造园手法,连续主持一系列园林宾馆和酒家的设计,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958年,梁思成到广州,被问及最赏识广州哪幢建筑设计,他毫不迟疑地答说:“北园酒家。”
万商齐汇穗,广交天下客。这个春夏之交,最岭南的园林式宾馆和酒家,诚邀您深度体验花城生活。
【策划】谭亦芳 黎詠芝
【撰文】尤丹娜 万映雪
【图片整理】万映雪
【资料来源】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央视新闻、广州新闻发布、中国新闻网、广州白云发布、《岭南近现代优秀建筑》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