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仔”是如何“飘”在空中的?番禺区沙湾古镇这堂研学课带你沉浸式揭秘台前幕后

番禺融媒
+订阅

“小时飘色,大时出色”这是沙湾镇上的一句俗语。走过了百年岁月的沙湾飘色,在它们的历史进程里,还原着岭南文化的璀璨,演绎着大众的美好期愿。

近期,沙湾古镇推出的沙湾学堂研学课程中,就包括了沙湾飘色课程。在该课程中,孩子们将走进飘色的巡演后台,亲身体验做立体传统色柜模型的过程,避开人挤人,VIP位看飘色,沉浸式来一趟文化探索体验,看民间技艺如何在民间传承。

课程亮点

· 打卡百年本土民艺

· 到访飘色巡演后台

· 制作创意立体色柜

· 近距离赏飘色巡游

· 传承岭南传统文化

沙湾飘色:

凝固的戏剧 流动的雕塑

沙湾飘色是广东省沙湾镇本土特色的传统民俗艺术活动,它集合了材料、力学、音乐、造型、装饰等工艺,以色柜作为展示舞台,色柜上坐立着的人物造型称为“屏”,凌空而起的称为“飘”,二者由中间的色梗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坐在上面的表演者叫“飘”,下面的是“屏”。对于参与飘色的“色仔色女”,要求非常严格——“屏”的年龄约七八岁,身高要在1.1到1.2米之间,“飘”的年龄约两岁左右,身高要在1到1.1米左右。

明代中叶至晚明时期已有沙湾飘色的相关记载,时至今日,不管是表演内容、人物造型、还是队伍建设,都已历经数次更新迭代,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由传统民俗艺术绘制的,岭南传统文化的活化图样!

探究飘色发展之路

沙湾古镇里隐藏着沙湾飘色的数百年光阴,它在这里起步、发展、衰落又复兴。沙湾飘色研学课程将顺着这条独特的“生命线”,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探索沙湾飘色的发展脉络,挖掘在这背后的历史、社会、人文变迁。在探究中,孩子们可了解沙湾飘色发展史,可以从飘色发展寻根番禺,还可以认识不同时期的艺人。

沙湾飘色解密行动

沙湾飘色习俗,代代相传。是什么样的结构让表演者能在空中保持“飘”这一动作?“色梗”“色柜”的制作工艺与百年前相比有何改革?又是怎样的特点让它依然吸人眼球?表演者的衣着与人选如何确定?在沙湾飘色课程中,孩子们可以了解飘色组成部分,了解道具变迁历史,观察飘色艺术特点以及发掘飘色蕴含价值。

台前幕后大不同

每一次成功的巡游表演,背后埋藏着无数工作人员与表演者们的辛勤付出与练习。沙湾飘色课程将探访飘色后台,孩子们可以了解色彩艳丽、造型大方的飘色在巡演前需要做哪些准备。从另一个角度走进飘色的世界,看见全然不同的沙湾飘色。

亲子共做“色柜”模型

“色柜”是沙湾飘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是一个活动小舞台,“色梗”与“色芯”都需要以它为载体才能进行展示。在沙湾飘色研学课程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制作创意“色柜”!在制作时,孩子们可了解“色柜”发展脉络,学习“色柜”制作技艺,还可以设计并制作创意“色柜”。

定制课程手册与证书

根据课程主题,沙湾古镇会提供课程配套手册与证书,边走边学边探究,在认识沙湾飘色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更多样的岭南传统文化!

参与方式

⏰课程时间

2023年04月22日09:30-16:00

课程地点

广州番禺区沙湾古镇

课程安排

记录飘色发展之路

沙湾飘色解密行动

品尝同福楼午餐

VIP位观看飘色巡演

台前幕后大不同

亲子共做“色柜”模型

招募对象

4岁以上亲子家庭

文:番禺融媒记者 陈晓 通讯员 沙湾古镇

图:沙湾古镇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