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骆己福:一人,一船,坚守40年

南方+

韶关武江河畔,福叔每天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刚亮就开工,天黑收工回到河边的小屋。

期间,他就是一人一船,沿着约200米宽、来回不到10分钟的武江河,摆渡乡亲们往返河的两岸。这样循环往复的生活,福叔已坚持了整整40年!

骆己福。受访者供图。

骆己福。受访者供图。

福叔全名叫骆己福,今年64岁,是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下园村渡工。

下园村位于武江河西岸,村里有人口2000余人,沿武江河而居。村民要去种地、去镇上办事等要靠渡船过河。

上世纪80年代初,福叔添置了一艘渔船在武江河打渔,以补贴生活。没想到,慢慢地渔船就变成了沿岸村民的渡船。“时不时有村民问能否送他过河,我抱着‘要过河的都是要办事的’想法,都是能帮则帮。”福叔回忆说,后来村里鉴于渡河的村民越来越多,便正式设立小渡口,并聘请他为渡工。

40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骄阳烈日,福叔都雷打不动坚守岗位。来来往往游走于河道之间约30万次,平均每天需要摆渡约25次。

后来,他觉得每天回家次日再赶到渡口耗时麻烦,为不耽误村民们过河出行,干脆就住在渡口旁临时搭建的小屋。十余年来,福叔平时就在小屋过夜,节假日才回家与家人团圆。

这样的生活,会觉得枯燥重复吗?“习惯了就好,村民也需要。”福叔说,趁现在自己身体行、还能做,就尽量做好这一份工。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40年摆渡生涯中,福叔还有多次救人经历。

2021年5月10日20时许,福叔正准备摆渡送群众过河,忽然听到有人呼喊:“快救人呀!有人掉河里了……”福叔循声望去,只见距离渡口河岸六七米处的河面上溅起朵朵水花,一名女子正在水中不断挣扎。他没有多想,立刻跳入河中救人,并与另一名热心群众合力将女子救回岸边。

事后,韶关市见义勇为协会向福叔颁发荣誉证书。该协会向周边群众了解后才得知,40年来福叔在渡口先后救起落水群众10余名。

【记者】占文平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