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
每次在市场上买回来后
我们都坚持冲洗干净再烹饪
网上有关
“生肉不能直接冲洗”的话题
曾引起讨论
做了这么多年饭
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难道以前都洗错了?
实际上
一些你所坚持的“好习惯”
可能是健康“拦路虎”
今天科普君带你防坑
一个冷知识:
生肉不能直接冲洗!
很多人将肉类买回家,会直接在水龙头下冲洗,感觉这样会让食物更加干净卫生。
但事实上,这样不但无法洗掉上面的细菌,冲洗过程中溅起的水花,还可能给厨房造成污染。
一旦我们食用了这些被污染的器具,就会造成交叉感染。
实验用荧光物质模拟细菌,在洗鸡的过程中溅得到处都是。图:LSU AgCenter
那么,买回家的肉就不用洗了吗?这样总觉得不干净啊!
其实,我们在市场买的肉类,一般都是经过正规工厂,统一屠宰、放血、清洗,规范化处理后才进行售卖,这些肉类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所以买回家的生肉,只要煮熟就可以了,大多数微生物在高温加热后都会被消灭。
国外一生肉包装上注明不要清洗生禽肉。
无需水洗的还有肉馅,因为肉馅会被水“洗没”。
你洗肉馅的样子。
不过,在一些小摊贩买的肉类,由于环境不够卫生、处理不够干净,是需要适当清洗的,但是不要在水龙头下冲洗。
如果不放心,还是想要自己再清洗一遍,可以按照以下的正确步骤进行清洗:
①选一个固定的盆,在盆中加水浸泡清洗。
②洗干净后,用厨房纸巾蘸干。
③用肥皂和清水清洗手部20秒,不要用没洗过的手接触其他食品。
清洗肉类时最好不要用热水,否则可能加速肉中部分营养物质的流失,同时还会影响口感。
另外,清洗完生肉的器皿,也要用洗涤剂清洗干净。
剁猪骨时不戴手套
警惕猪链球菌病
2020年8月,广西一位55岁的女子,剁猪骨时划伤手指,几日后高烧不退,经过检查,该女子得了猪链球菌脑膜炎。
这种病虽然罕见,但因生猪肉没处理好患上猪链球菌脑膜炎的,绝不是个例,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从1968年至今,猪链球菌脑膜炎全球仅报告450例相关感染病例。患者多出现于北欧和南亚养殖、食用猪肉的国家和地区。
那要如何预防感染猪链球菌病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料理猪肉请戴手套!特别是猪骨头质地坚硬,不佩戴手套可能划伤手部。
如果手上本身有伤口、倒刺,接触猪肉不仅有感染猪链球菌的风险,也容易感染其他细菌导致伤口发炎、不愈合等症状。
同时,不买来源不明的猪肉。
来历不明的猪肉通常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检验,很可能存在疾病、寄生虫、死猪等情况,不建议购买这种猪肉。
这两步做错了
是健康“杀手”
生肉的处理还有关键的两步:储存和解冻。
许多人从超市买肉回来,直接放进冷冻室,等到要吃的时候拿出来解冻切下一小块后,又把剩肉放冰箱。
这样反复解冻冷冻的肉,可能会让肉里产生一种致命菌——耶尔森菌,危害生命健康!
食物反复解冻、冷冻的过程中,细菌会随着温度的改变大量繁殖,食物看起来没事,实际上可能已经变质了。
央视记者曾在上海的德国莱茵TUV检测认证机构进行检测验证,在5天中,将鲜肉冷冻解冻观察细菌生长的趋势。经过反复4次实验后,最后一次测得的菌落总数是最初的15倍左右!
生肉储存,牢记四点:
①买回来的生肉在存放之前,倒掉多余的血水。
②将肉切成小块,随吃随拿,利于快速冷冻和解冻,降低细菌滋生风险。
③短期内食用的生肉保存在冷藏室下层,且最好是温度更低的后壁处;暂时不食用的肉类放入冷冻层。
④专门辟出一层空间用来放生肉,不要生熟肉混放,防止生肉中的病菌污染其他食物。
那么,生肉解冻是在常温下解冻,还是用微波炉呢?
冷藏解冻法:安全又营养
冷藏解冻法,是最推荐的一种方法。
把冻肉从冰箱的冷冻室拿出来,改放在冷藏室里,让它慢慢解冻。这种方法既安全,又符合营养的考虑,也有利于口感。
冷藏室内,生肉最多上升到4℃,这个温度下冰能够融化,同时氧化反应和微生物繁殖也会被抑制。
且肉在冷藏室里是缓慢融化,不会突然化出一滩水,所以肉汁损失少,肉质保持良好。
不过冷藏解冻的缺点就是耗时长,可以提前一天就开始解冻。
微波炉:安全又快,但不均匀
大多数微波炉、空气炸锅都有解冻功能,也就是以较低的功率运转。
这样解冻,化冻时间短,细菌没有时间发展壮大,因此也比较安全。但容易出现受热不均的情况。最后外面一层都快熟了,而切开里面还是硬邦邦的。
冷水解冻:耗时久,营养损失
这是最传统的解冻方式了。
冷水的温度比冻肉高,可以帮助解冻;但耗时久,大约需要1小时以上,很容易发生微生物大量繁殖的问题。
而且生肉长时间浸泡在冷水中,会损失很多营养,不太推荐这种解冻方法。
砧板生熟分板有多重要?
明确了生肉的储存和解冻方法,下一步就是烹饪了,而烹饪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物品——砧板。
砧板清洁不到位,轻则拉肚腹泻,重则食物中毒,简直是厨房里的“隐形杀手”。
有相关部门检验发现,在生熟混用的砧板上,每平方厘米含有大肠杆菌400多万个!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也会残存在处理完生肉的砧板上。
砧板用久了之后,表面会留有较多的刀痕,这其中也很容易藏污纳垢,只是用开水浸泡,根本无法消灭上面的细菌。
特别是木质砧板,吸水性强,更容易开裂、长霉。
因此,想要保证砧板卫生达标,需要做到:
生熟分板
家中至少准备2块砧板,分开处理需要加工的生食和直接入口的熟食,避免微生物交叉感染。
左图为正常拍摄,右图为紫外线下拍摄。荧光标记的沙门氏菌沾染鸡肉,经案板、刀具和手,污染蔬菜沙拉。图: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崔生辉老师
保持干净
砧板使用完后及时清洗并擦干,竖立或悬挂在通风的地方,注意保持干燥。每次使用前最好再用流水清洗一次。
更换时间
一般来说,如果你使用的是竹制、木制的砧板,或者居住在非常湿润的地区,那半年到一年左右就建议更换一次。
如果砧板已经有明显开裂或者发霉痕迹,那就应立即换掉,不要再使用了!
以上这些大家都记住了嘛?
觉得有用
就分享给更多的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