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偏爱酸甜多汁的水果,有些人偏爱清新嫩绿的蔬菜,在营养均衡理念影响的当下,不禁让人发问:“水果和蔬菜能够互相替代吗?”
提出这个问题,大多是因为水果和蔬菜都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试想着偏爱一些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又觉得水果就是水果,蔬菜就是蔬菜,让人十分纠结。究竟是怎么样呢?听小编与你说一说。
传统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果为助”传统意义上指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还泛指水果的五种味道对五脏有所帮助,水果不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但对健康不可或缺。
“五菜为充”传统意义上指韭、薤、葵、葱、藿,泛指蔬菜类食品作为食物的补充,可以使得机体所需要的营养得到充实完善。
由此来看,水果和蔬菜虽然营养成分多有类似,但是具有不同的营养和养生价值,也并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食物来源。事实上,在现代营养健康上看也是如此。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明确了果品是人体必需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并将“多吃蔬果”列为平衡膳食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水果和蔬菜的营养对比上,也有几条明显不同的特点。
1.营养成分偏向不同
蔬菜的营养成分维生素和矿物质要明显优于水果,尤其是绿叶蔬菜维生素、钙和铁的含量较高,比如水果中只有鲜枣、山楂、柑橘、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其他水果都难以与蔬菜相比。
水果的营养成分则更多表现在有机酸和芳香类等化学物质上,这些物质具有较多的保健养生功效,是蔬菜难以相比的。
2.糖分差异大
蔬菜的糖分含量较少,一般只有4%,且多为淀粉、膳食纤维这类多糖,需要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单糖被人体吸收。除了特别几种甜度较高的蔬菜,大多数蔬菜甜度不高。
水果的糖分含量较高,通常在6%到28%之间,水果的含糖量普遍远远高于蔬菜,且多以果糖、葡萄糖这类单糖构成,容易被人体吸收。
所以,水果能够使人轻易就获得大量糖分,使得人体血糖浓度快速上升,因此,水果不宜一次食用过多。
3.热量不同
新鲜蔬菜每100克的热量大致在20千卡至40千卡之间,而水果每100克的热量在30千卡至70千卡之间,一般的日常饮食食用蔬菜明显热量更低。如果用水果代替蔬菜,很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超标。
4.食用方式不同
水果较多生吃,比较方便,且能够较好地保留易氧化、易分解的营养,蔬菜则大多需要烹饪食用,会一定程度上破坏蔬菜中的维生素,但使用油脂烹饪也会促进蔬菜中的多种脂溶性营养的吸收,如维生素A、D、E等。特别要提的一点是水果如果榨汁饮用,也会破坏含有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丢失一定的膳食纤维,也会使得水果含有的游离糖更容易被吸收,造成能量过剩堆积,引发肥胖。所以,水果和蔬菜在食用上也各有长短,不能混为一谈。
如何正确搭配水果蔬菜食用呢?
总体上来看,建议至少每天一斤蔬菜,其中一半以上由深色叶菜构成,再搭配200克水果是较为合适的配比。
食用蔬菜具体到每天吃的蔬菜,应每天更换种类;具体到每餐吃的蔬菜,午餐、晚餐都应至少有2个蔬菜的菜肴;具体到每一道菜,可不同种类、不同颜色蔬菜之间进行搭配。
食用水果上,每天要吃的半斤水果相当于2个拳头大小的量,优选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水果搭配食用,条件允许时选择种类丰富、颜色多样的水果拼盘。
这下你知道水果和蔬菜的区别了吧?营养均衡,不偏食更有益健康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