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社区陂老村小院生日趴里,租住在同一楼栋的人们欢快地唱着《生日快乐》歌曲。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从业在各产业园区,在此之前相邻而不相识。
新澜社区商业街上,摊位疏导员指挥着流动摊位归位,拥堵的街道变得畅通。这些自行组织起来的居民,用他们的行动,让街区烟火繁盛又井然有序。
广培社区“文化名家谈”活动中,驻村艺术家指导村民开展文艺创作和舞麒麟创新传承,让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携手共舞。
2022年以来,龙华区观澜街道全面打造“数字观澜、人文家园”,观澜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党建引领人文社区创建工作,通过广泛的调研和咨询,制定了观澜街道的人文社区创建方案,建立“1+N”创建体系,以“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激励人”为主题,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构建居民的人文精神、家园意识和社区生活共同体,首先在新澜、大富和广培三个社区启动了试点工作,努力推动“陌生人社会”向“熟人街区”转变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
让“来观澜的人”有归属感、认同感;让“在观澜的人”有幸福感、安全感;让“离开观澜的人”有获得感、怀念感,是观澜推进人文社区创建的目标。
观澜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观澜文化是观澜独一无二的灵魂”。面对高流动的居民对社区认同不足、融入困难的问题,观澜街道充分挖掘整合观澜的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提升城区文化感染力,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促进居民获取高品质文化生活,并深入了解社区。
为让观澜新老居民深入了解观澜历史文化,观澜街道拍摄了大型人文纪录片《观澜百年路》,编制了《观澜街道旅游文化手册》,打造了全市首家侨文化博物馆,打造了观澜古墟-贵塘湖老围特色文化街区,推动中国版画博物馆、街道公共阅读中心成为广东省社科普及基地,推动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成为省特级文化站;
为强化文化艺术的化育作用,观澜街道打造了“家风家训”文化场景,提升了“俄地吓艺术村部落”、牛湖“艺术街区”和大水田“人文步行一条街”等文化空间,全年开展文体活动603场,编创文艺作品获省市区31个奖项,定期引入文化名家到社区开讲,推动入驻艺术家开展社区培育,创建少儿麒麟队,将陈烟桥版画艺术引入社区空间营造。
这些文化创建活动一方面展示了观澜的文化魅力,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通过持续不断的文化营造活动,让高品质的文化交流学习成为观澜人生活的一部分,增强居民认同观澜、融入观澜,春风化雨涵养观澜人新时代的人文精神。
随着信息传播的便捷化,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移动端获取各类资讯,人际交往减少、社交生活缺失催生“宅”文化。
显然,人文精神无法生长于在信息驳杂的手机屏上。人文社区建设必须首先引导居民走出“斗室”。
然而,作为典型的建筑与人口高密度聚集的城区,观澜街道公共生活空间不足,影响了居民对公共文娱活动的参与。
观澜街道一方面从公共设施建设入手,通过推进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空间建设和新澜社区公园、大富公园、观澜青年公园、新丹路花景大道等公园碧道建设,改善各社区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在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进社区的基础上,搭建居民互动平台,让文化娱乐活动有料有趣,居民可参与可互动,让居民在互动中了解,在互动中融合,在互动中凝聚。
在具体实践中,观澜街道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楼栋院落、闲置设施等一切可用载体,打造微型活动空间,供居民自营自用,形成了大富“共治小院”、“邻里邦”、桂花环卫工人休息亭、桂香“农趣间”和新澜·畔湾公园党群服务V站等集居民娱乐、议事为一体的公共空间。
同时,通过发动社区贤达和楼栋长的协同参与,有针对性地持续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让居民广泛参与互动,涌现出了大富共治小院“书记哥哥”、桂香菜农“一米书桌”等案例故事,邻里互助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中,展示出了温暖的人性光辉,为人文社区创建写下鲜活注脚。
人文精神的本质是对“人”的尊重。
在大富社区“邻里邦”阵地的设计过程中,街道工作人员的话充分体现了观澜街道人文社区创建的精髓:这个空间是居民强烈要求建的,是居民日常活动的地方。空间设计成什么样子、有哪些功能,要充分听取居民意见,我们不能想当然,搞剃头挑子一头热。
于是,社区党委和设计单位组建了一个设计群,把热心居民都拉进群,每个设计稿都提交群里讨论。广泛的参与,让大富“邻里邦”阵地成为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
在推进人文社区建设过程中,观澜街道逐步完善了街区议事规则,形成了街区议事“七步法”,建立了议题收集、议题讨论到形成结论、分工、督效的议题管理闭环,并通过辅导居民参与街区议事,提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能力,为人文社区创建奠定了规则基础。
在此基础上,社区开展各项主题活动,社区党委率先组织力量开展入户走访,居民充分准确地表达意愿,让群众的多元需求在充分的交流中形成共识并落地为社区治理和服务的行动。
党群干群之间、居民邻里之间随着在趣缘组织、公共事务中互动的加深,凝聚力逐步增强,社区治理效能极大提升。据了解,观澜街道广培社区被授予为2022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单位,观澜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为深圳市优秀人民调解组织。
观澜街道的人文社区创建实践,是一次“自上而下”发动向“自下而上”营造转化的过程,党组织的引领发挥着关键作用。
观澜人文社区创建工作的“1+N”工作体系就被赋予“1个领导小组+N支队伍”和“1个主题+N个品牌”双重内涵。领导小组以常设工作专班的形式开展日常工作,结合“街区网格+红色网格”推进人文社区创建工作,通过包户联户机制进楼入户开展居民走访、服务上门工作。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入,街道启动了“定格化+”党建、“商圈党建”和“亲邻党建”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三认三知”“进一格入三门”“以趣促治”等工作法。
在各级党组织主导下,观澜街道各社区开展了生日趴等趣味活动、慈善救助公益活动、最美房间评比等生活建设活动、文化名家进社区和工友电影等文化活动,不断搭建平台、链接资源,开展服务,实现了党建朋友圈的不断扩大,拉近了党组织与居民的距离,让党建工作更具烟火气、亲和力,基层党组织变得更有号召力、战斗力,能够迅速发动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与发展建设中来,激活居民的创造力转化为社区建设行动,产生了在地企业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企业为社区硬化路面、为居民在景区和地铁间开通假日专线的生动案例。
同时,在党组织引导帮扶下,社区居民自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得到增强,人文社区的治理活力正逐渐被激发。大富共治小院、广培社区慈善基金会、香榭丽舍小区“帮帮团”和新澜摊位引导队已实现自主运行。
【记者】吴永奎
【通讯员】黄腾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