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听的歌谣……
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相信很老一辈的心里总会泛起一丝久违的亲切感。这首歌曲出自1956年的老电影《铁道游击队》,唱的就是活跃在车站和铁道线上的鲁南铁道大队,日军称之为“飞虎队”。
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临城枣庄一带的铁路线上,活跃着一支铁道游击队,他们专门在交通线上打击敌人,牵制敌人兵力。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组织游击队先在陈庄开设一个炭场作掩护,袭击了几次火车,武装自己,并供应军区一批武器,被老百姓称为飞虎队。
原型
铁道游击队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的抗日武装力量,隶属于八路军“115师苏鲁支队”。铁道游击队因小说《铁道游击队》而扬名。队长的原型来自真实铁道游击队的两任队长。第一位队长叫洪振海,第二位队长叫刘金山。
洪振海,1910年出生于山东滕州,洪振海从小就跟着扳道工的姐夫跑铁路,学会了爬火车开火车。1938年3月参加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军”,当上班长后来升任排长。铁道游击队成立以后,带领队员一面切断日军运输一面把大量缴获的物资支援鲁南军区。
刘金山,1915年秋,出生于山东枣庄市蔡庄村的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由于叛徒的出卖,原队长洪振海在一次反扫荡战争中壮烈牺牲。后来,由刘金山担任队长,先后十余次组织了对日军火车站的夜袭战斗,夺取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布匹、药品、粮食、电池、纸张等军需品,并及时地运往山区根据地,打破了敌人的封锁。
最为经典的战斗方式“夺车撞车”
游击队员们先提前埋伏在铁路旁边,待到火车经过时,迅速跃上飞驰的火车,暗中控制火车头,将火车开到铁路桥上,然后摘除火车头与后方车厢的挂钩,让车头继续前进拉开距离,紧接着迅速倒车撞向车厢。后方的车厢里装载的都是大量的火药等易燃易爆物,在一声巨响中桥梁倒塌,这些火炮弹药便随着火车一起坠入无底深渊。这种战斗方式在破坏敌人交通要道的同时,又掐断了敌人的补给,更巧妙的是不需要我军的任何重型武器就可以造成极其可观的战果。
铁道游击队精神
硝烟散尽,时代变迁,精神永恒。铁道游击队精神——赤诚报国、不怕牺牲、机智灵活、勇于亮剑,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铁道游击队,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精彩的传奇。
【编辑】何绮薇
【审核】蒋 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