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原有的红色历史底蕴和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根植于课堂,通过社团活动、课外活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将我们的红色底蕴,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通过小手牵大手,把红色基因不断传承发扬光大。”4月7日,记者在采访番禺区市桥黄编小学红色教育时,校长袁幸玲如是说。学校致力于根植红色基因,坚守培根立人的教育教学活动,被评为番禺区文明校园、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网络安全示范校、广东省绿色学校、教育部健康声环境先行示范校等。
党建书吧小课堂
打造红色校园,实现环境育人
番禺区市桥黄编小学,位于番禺区市桥街东北部的黄编村内。黄编村是番禺的老村落,始建于明朝。黄编村的先祖,往上可以追溯到苏东坡。黄编村有供历代族人发奋攻读的白石书山学社;有追思祖德,纪念东坡的眉山寺;有感念先祖功绩而建的苏氏大宗祠......黄编小学是在赉思堂即苏氏大宗祠旧址上改建。
记者走进校园,一股浓浓的红色气息进入眼帘,驻足校门,立刻被一副对联深深吸引:黄中通理学贤崇道达天下,编韦三绝知书达礼育英才。这是黄编小学的文化愿景,更是对师生的要求。跨入校门,有一块醒目的横匾---“奕世书香”横匾。这块横匾是黄编村世代书香的证明。学校将这块横匾按1:1的比例复制,并悬挂于学校进门大厅处,旨在让黄编小学学子,不忘祖德,传承世泽。校园内保留了旧楼改造时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古老石墩、石条凳等。校园内的“赉思泉”水景,取赉思堂寓意而建,滋养着黄编的莘莘学子。
开发系列校本课程,与校园德育工作深度融合
红色精神的传承必须与地域文化、历史紧密结合,学校非常注重挖掘本地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融入孩子们的血脉中。记者了解到,市桥黄编小学深度挖掘黄编村本土文化资源,采访村中老人,收集镇志、族谱等史料,编写了《奕世书香 化育黄编》本土文化教材。深挖黄编村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收集素材创编故事。黄编小学充分发挥小小红色讲解员的作用,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讲述黄编村从明朝到党旗飘扬的革命老区,再到新时代的振兴乡村......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红色资源,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市桥黄编小学还编写了《黄编小学劳动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种植类)》,着力打造黄编小学“创美劳动,勤酿黄编”劳动教育理念,最终达成学校育人目标——“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
思政课
近年来,学校厚植红色基因,基于学校独有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开展了以“赓续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系列活动,通过“固本、正行、健美、生长”四个实施路径,通过每学年开展“听五老讲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革命精神故事分享会”“传统文化我传承艺术节”“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学科思政融合展示会”,每学期开展思政课堂、红色经典阅读分享、红棉志愿者行动、童画赞祖国、红歌我传唱、追寻红色足迹——黄编故事我宣讲等系列活动将红色教育落实落地,知行合一,扎根于每个黄编学子心中。
为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学校重点打造了“不忘百年路 奋斗新征程”党史学习阵地。此为全校师生明理增信、崇德立行、传承百年红色基因的重要学习阵地。学校老师带领学生诵读红色家书,朗读经典片段,引导学生学习百年党史,感悟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
童心向党宣讲活动、励志爱国 逐梦前行——思政教育活动......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将黄编小学校园打造成“红色海洋”,于无声处让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推动红色教育走深走实。
阅读红色书籍
在红色文化的氤氲下,黄编人以“修最美品格,做最棒的自己”为行为准则,孩子们个个学贤崇道、守正创新、文明有礼,家校协同育人成效显著,学校《赓续百年初心,坚守培根立人》等10项文化德育成果获区一、二、三等奖,家校协同育人的8-50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在区团委组织的2022年番禺区红色景点研学打卡活动中有7个同学获奖。在广州市教育局主办的“中国梦 延安情”革命传统书画比赛中,学校有26名同学的作品参赛获奖。在大湾区红色故事美术创作大赛,学校有12名同学获奖,并获优秀组织奖。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 刘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