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越睡越晚
加班、看剧、刷手机
......
当代年轻人
谁的字典还没有“熬夜”二字?
别以为熬夜只会变丑变笨
它还可能让人一脚踏进鬼门关
35岁的阿俊(化名)
近日就真切地感受到了
身体健康没啥毛病
连续加班后却突然倒下
阿俊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但工作十分忙碌,经常连续加班到很晚。
一天,阿俊如往常一样深夜才回到家,刚坐下不久突然感到胸口发闷,一股强烈的疼痛感和巨大的压迫感瞬间包裹了他,全身冒着大汗,呼吸也开始变得急促困难起来。
妻子马上拨打120将他送到了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经医生诊断
阿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情况极为凶险
他的三条血管
有一条完全闭塞
(导致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俗称罪犯血管)
另两条堵塞程度也达90%以上
导致心肌发生大面积缺血坏死
全身血液无法正常循环
由于病变严重
医生为阿俊
进行了两次介入手术
才转危为安
医生提醒
这些习惯要改
事情发生前
阿俊根本没想过
“健康”的自己会突然倒下
年纪轻轻就突发心梗
……
但负责接诊及手术的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吴美善表示——
实际上,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劳累过度、高压力状态、情绪波动大、久坐不运动……这些生活中看似平常,尤其是年轻人仗着年轻乐此不疲的事情,都可能会增加心梗的风险。
而那些身体本身就存在问题的人,比如肥胖、抽烟、喝酒、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的人群,则更容易患上心梗。
吴美善曾经接诊过一位大约40岁的患者,由于身体肥胖、血脂血糖高,再加上其为餐饮从业人员,长期工作到半夜,过度劳累加上自身高危等因素,曾两度发生心梗。
以前提到心梗
大家总会忍不住把它和老人联系起来
实际上
心梗发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
且年轻人发生心梗
往往更为凶险!
据统计
我国发生心梗的平均年龄为62岁
但近几年来
45岁以下的中青年群体
心梗发病率逐年上升
15-29岁、30-44 岁年龄组
发病率分别以
年均14.57%与 6.40%的比例上升
年轻人发生心梗
为何更凶险?
▍梗得突然
老年人的心梗常常存在多支血管病变,容易引发心绞痛,可以作为心梗发生前一个较为明显的警示症状。
但年轻人的心梗,多是由很多因素导致患者出现高凝状态形成急性血栓,致使血管闭塞,从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往往发病更为突然,不易引起注意。
▍没有“备用血管”
由于老年人的血管就像陈旧的水管一样锈迹斑斑,容易造成心肌缺血,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心脏会建立起血管的侧支循环,也就是在主要血管旁边长出像“小树枝”一样的侧支血管,进行自我保护,维持血氧的供给。
年轻人的心梗来得突然,心脏血管还没来得及长出“小树枝”,就突然被堵塞了,因此心脏来不及代偿,更容易造成恶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等凶险的情况。
心梗并非悄无声息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01.颈部、嗓子难受
心梗发作数天前就可能出现,嗓子或颈部的不适、堵塞感,也常伴有大汗症状。
02.上肢和左肩痛
心脏缺血导致的疼痛,也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小指及无名指。可能心梗发作时出现,或发作前数天就出现不适。
03.持续后背痛
有些心梗患者的疼痛会放射到后背,出现持续的后背疼痛。女性相比男性更多见。
04.持续上腹痛
有心梗病人会把胸痛当成“胃痛”,感觉上腹部或肚脐周围有压迫感、灼烧感等。心梗发作前数天就可出现。
05.牙痛或下颌痛
少数情况下,心梗也可表现为牙痛或下颌疼痛。但又说不出具体哪颗牙疼,感觉上下多颗牙都疼,并也多伴有大汗。
怀疑心梗该怎么办?
正确的步骤做法:
1.出现胸痛症状可含服硝酸甘油(服用前要测量血压,如血压低则不要服用),如持续15分钟以上不缓解,不要再含服,及时拨打120;
2.等待救护车期间让病人静卧,不要让病人有过多活动;
3.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使用附近的公共AED设施)。
千万别做这几件事
❎ 喝口水先缓一缓:
心梗的黄金急救时间是2小时左右。当患者尤其是老人,出现高度疑似心梗的症状,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 自行开车去医院:
自行开车一旦途中病情加重或发生猝死,则无法及时应对,还可能增加事故几率。所以不建议自行驾车;
❎ 非要去有名的医院:
不要耽误时间舍近求远。要听从救护人员的指挥,前往最近的可以进行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急救的医院;
❎ 做支架犹犹豫豫:
如果医生建议放支架来治疗,要相信医生的判断。就算那时患者的状态可能看起来还可以,也不要有再观察观察的想法,以免贻时机。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
预防心血管疾病
我们要从诱因入手
积极预防
1.定期测血脂:40岁以上健康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查1次血脂;已有异常的人群则建议每3-6个月查1次。
2.定期测血压:没患高血压的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最好每天都测量。
3.科学运动,推荐“快步走”:建议每天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左右,长期坚持一定程度上能延缓早期动脉硬化进展。
4.注意均衡饮食:适当多吃些粗粮,新鲜果蔬,蔬菜最好每天吃300~500克。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饮食。
5.戒烟限酒:戒烟限酒、保证睡眠对心血管健康很有益处。其中戒烟尤其重要!
6.积极治疗慢性病:在医生指导下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不擅自停药减药。
编辑 | 尹蓁 责编 | 张秀丽
综合来源 | 深圳大件事、N视频报道、深圳市人民医院、央视新闻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