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我的风景——潘育川水墨作品展”在番禺市桥街紫羽艺术中心举行开幕式。广州画院原副院长、全国著名画家李醒韬和广州艺术高校、番禺美术界的同仁出席了开幕式。
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的旅美画家潘育川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专业,他艺术涉猎甚广,理论、实践扎实,在摄影、绘画等多方面均有建树。个人作品分别在中国、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举办个人展览10多次,群展30多次。
此次展览的是潘育川的水墨风景作品,分为两个系列。第一个系列是潘育川的圆型风景,第二个系列是他在疫情期间的水墨小品日记探索。潘育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批作品均是疫情期间的作品,一共画了70多幅,属于水墨画小品,第一个系列我称之为忧郁系列。第二个是夕阳系列。所有的画都是画在写书法的毛边纸上,纸的材质及黄旧的颜色加上有许多方格红线,非常符合疫情期间我沉重的心情。后疫情时代,迎来了春暖花开,祝福未来更加美好!”
李醒韬对潘育川的作品评价甚高,对其艺术创新形式和思维非常赞赏。交流会上,潘育川与到场观展的美术爱好者分享了一批观念摄影新作,其在艺术的新观念、新视觉、新模式有独到的见解,也给现场交流的爱好者们开阔了思路。
对于水墨小品日记,潘育川感言,回头来看这批作品是人的内心感受的写照,随着疫情起伏变化而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疫情前半段属于第一个阶段“忧郁系列”,虽然内容都是曰常所见的附近风景,但形式与色调则是冷绿色调,黑而暗,彷彿置身于痛苦之中;疫情后阶段则是第二个阶段“夕阳系列”,作品多是从黑暗中冒出的山头,被夕阳照着,暖暖的色调感觉看到了希望。
潘育川作品
带格毛边纸一般用于书法初级练习用,潘育川独辟蹊径,用于作画,对于毛边纸的特有微黄和红格子,他有独特的见解:“这批作品是属于我的小品日记,毛边纸独特的黄色加上写书法的红线,就像生活的一张网把我们网着。”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 潘伟璘 邓江凯 通讯员 谢云登 胡婉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