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在广州街头很常见的花,医生提醒:切勿捡食鲜花 煲汤以干花为宜

南方医院
+订阅

4月初

广州木棉花花季“盛宴”接近尾声

有不少市民想趁最后时间

捡些木棉花回家

晒干煲汤喝

或者凉拌吃

甚至有的市民将路边自然风干的木棉花捡回家

有人提出疑问

路边的木棉花,直接食用安全吗?

对此,

南方医院中医内科华玥医生

为大家解答。

掉落路边自然风干的木棉花不建议食用。邬晓伟 摄

食用以干花为宜

据介绍,中药木棉花多指木棉科植物木棉的干燥花,其性凉,味甘、淡,无毒,归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泄泻、痢疾、咳血、血崩、金疮出血、疮毒、湿疹等。其含有黄酮类、苯丙素类、酚酸类、脂肪酸等多种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保护肝损伤、抗肿瘤及降糖等药理作用。

鲜木棉花有同样的功效吗?华玥表示,中药材干品和鲜品在化学成分含量、化学成分种类、药理作用、性能功效都有差别,木棉花现有记载及药理毒理研究对象多为干花,鲜花尚不明确。

有些市民想尝试木棉花鲜花凉拌吃,华玥提醒:

木棉花鲜花不建议直接食用,一方面近期阴雨天,鲜花湿气大;

另一方面,鲜花功效与干品有一定差别,按照中药材鲜品与干品功效的规律,木棉花鲜花比干花更加寒凉,素体阳虚或虚寒者食用后反而损伤脾胃,加重湿气;

此外,雨天木棉花鲜花较晴天更容易发霉腐坏,食用后有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的风险。

鲜花捡回家要尽快处理

有市民担心木棉花上有农药残留,或者吸收了汽车尾气尘埃,吃了会生病。华玥解释称,土壤、大气和水的污染确实会影响植物类中药材的质量,如导致中药材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体的肝、肾、神经等造成损害,应尽量避免食用被污染的木棉花。而路边绿化植物带会定期喷洒农药以防控病虫害,不建议捡回食用,山里的木棉花比路边的污染程度低,相对要“干净”一些。

捡木棉花,要怎么挑?

华玥称,捡掉落的木棉花,以新鲜、干净、完整、花朵大、花开饱满、花瓣肥厚、色棕黄色为佳。木棉花落花表明花朵已充分成熟并开始步入衰老期,四月份正值南方梅雨季节,气温也较高,花朵对逆境的抵抗能力下降,极易变质和腐烂,有研究表明花朵加工处理最好在花朵掉落开始至16小时之内完成,落花后24小时虽然花朵颜色变化不大,但腐烂严重。

捡到木棉花要尽快拿回家挑选、清洗干净、晒干,如天气潮湿也可在开水中快速焯水后晒干,或用烤箱低温烘干。

木棉花怎么吃?

医生推荐木棉花食疗方

(1)五花茶

五花茶是广东人常饮的春夏凉茶,制作简单,口感较好,方用金银花、菊花、鸡蛋花、木棉花和槐花各10g,将花清洗干净,用水浸泡五分钟后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煲30分钟,过滤后饮用,根据口味加适量白砂糖。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水、解暑功效。

(2)木棉花猪骨汤

干木棉花4~6朵,猪脊骨半斤,胡萝卜1根,薏苡仁30克,白扁豆30g,广陈皮1片,红枣3~5枚,生姜3片。

做法:薏米、扁豆洗净浸泡1小时以上,木棉花用清水泡洗干净备用,红枣和陈皮清洗干净, 胡萝卜去皮切滚刀块,生姜切片和猪骨一起下开水中焯掉血水,然后洗净沥干备用,煲中煮开水,水开后把所有备好的食材下锅,煮开后转用煲汤模式再煲约两个小时即可,食用时加盐调味。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

(3)木棉虾仁豆腐

木棉虾仁豆腐具有清热解毒、解暑利湿的功效。其中,木棉花性凉味甘,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泄泻、痢疾、疮毒等症状;豆腐甘凉之性,具有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的作用;虾仁则具有补肾壮阳、健胃的功效;竹笋味甘微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绿豆甘寒,具有清热解毒、消暑的功效。用于暑热烦渴或痈肿疮毒等症。

食材:木棉花/虾仁/火腿肠/豆腐/竹笋/绿豆/生姜/葱/鸡汤

1. 绿豆剥好,葱切小段,豆腐切块,竹笋切片,香肠切丁。

2. 木棉花在水中浸软。

3. 葱姜爆香,先炒青豆。

4. 加入笋片、火腿、虾仁翻炒。

5. 加入准备好的鸡汤。

6. 加入豆腐炖煮。

7. 加入木棉花炖煮十分钟左右,加入调料即可。

专家介绍

华玥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讲师、主治医师,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访问学者,师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周迎春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参编著作5部;参与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15篇;参与国际会议2次。主讲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方剂学》、《中药学》、《舌尖上的中药-五脏健康百病消》),获省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学术任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药膳食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出诊时间:南方医院中医内科门诊,周四午间诊(13:00-16:00)

END

文章来源 | 华玥 王浩 信息时报

图片来源 | 邬晓伟

视频来源 |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方剂学教研室袁丽霞教授团队

编辑 | 屈理慧

初审 | 邬晓伟

终审 | 宁习源

主办 | 南方医院宣传处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