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台山环市西路,转进桂水路,不一会儿便能到达桂水村。村中的榕树下“我们村的未来”成为村民们热议的话题。不论男女老少,在这里,大家畅所欲言。村干部们则拿起笔仔细记录着每一条建议、意见,不时与村民们交流问题解决的方案。
桂水村的村民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村里重大事项和村落规划建设的工作,成为台山在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方面的一个典型缩影。
去年以来,台山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求新求变,探索出刑事案件“云庭审”模式、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示范村(社区)——台山市台城街道桂水村、建设警民联系点等一批亮点特色工作,平安台山、法治台山建设不断深化,打开了台山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从单线到多点
“云庭审”架起跨市区远程审判桥
“现在开庭。”随着台山市人民法院刑事案件审判庭审判长手中的法槌落下,一场特殊的刑事案件庭审开始了。不同以往,庭审中,法官、公诉人、辩护律师、陪审员悉数到场,被告人却身处不同的看守所,以“线上”方式出现。
随着庭审进程的推进,被告人以实时视频方式接受问讯。最后,由审判长当庭宣判。这就是台山法院跨市区多点“云庭审”模式的全过程。
跨市区多点“云庭审”是什么?还要从3年前的一次探索说起。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为做好疫情防控,江门市在看守所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无法被提押参加庭审。“此前,遇到一些被告人较少的刑事案件,我们可以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进行审理。”台山市人民法院法官温玉燕回忆说。然而,不久后,台山法院就在一件刑事案件上犯了难。
据介绍,该案牵涉的被告人数众多,且分别被关押在江门多地的看守所中。人数多、案情复杂、跨市区,成为该案审理必须要越过的难关。温玉燕介绍说,如果要同时跨市区连线远程视频开庭,无论是工作协调还是技术保障层面,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经验可循,也没有做法可借鉴。
台山市台城街道桂水村。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当时,为了推动防疫常态下实现刑事审判工作正常化,台山法院经过综合评估,并在上级法院的支持下,决定探索跨地市多点远程视频审判的做法。“一开始在技术测试时,还经常出现被告人掉线,画面卡顿等问题。”台山法院技术员梁伟维说。为解决网络问题,台山法院协调了当地的运营商将连接看守所的带宽由4M提升至100M,基本满足了实施视频通讯的要求。此外,台山法院还积极与江门市其他基层法院沟通,协调案件审理时间,以保障远程视频审判的有效实施。
在解决了协调和技术难题后,跨市区多点“云庭审”模式也正式“诞生”。在该模式下,困扰台山法院的刑事案件也得以顺利审理,该做法还得到广东省高院肯定并向全省法院推广。
随后,台山法院逐步将刑事“云庭审”有效经验推广至民事审判活动中,进一步拓宽了“云庭审”的应用场景。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任意选择电脑、手机APP、微信小程序三种方式中任意一种方式参与“云庭审”。2022年,台山法院网上开庭1289件,音视频调解纠纷985件,有效推进审判工作的进行。
如今,“云庭审”已经成为台山法院办案的常态化模式,切实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促进审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从自治到共富
以基层社会治理赋能乡村振兴
前不久,随着电视剧《狂飙》播出,取景地台山市台城街道桂水村也迎来了许多游客。“西山边的小桥缺了安全扶手,那么多人来玩,万一有人掉下去了可太危险了。”桂水村村民权叔忧心忡忡地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反映情况。桂水村党支部书记余伟强立即带领工作人员到桥边查看,并召集村干部研究增加安全扶手的事情。“权叔,我们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下个月就把安全扶手装上去。”余伟强说道。
在桂水村,像权叔一样热心村里事务的人还有很多。不论大事小情,村民们常聚在一起,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比如,桂水村积极发动村民自主修订完善新时代村规民约,将乡村振兴要求、自治法治德治精神、村庄规划管理等纳入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参加防范电信诈骗、反邪教等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
不仅如此,桂水村还创新党支部管理模式,实行民主管理,推行村民代表列席会议制度,让群众真正参与到重大事项和村落规划建设的工作中。“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桂水村才会变得越来越好。”余伟强介绍说。
桂水村全景。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村民自治是基础,共同富裕是目标。桂水村将基层社会治理深深嵌入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
在进入桂水村的路口边,有一幢两层建筑。这里不仅是桂水村党群服务中心,也是台城街道片区党校;不仅是桂水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大脑”,也是桂水村乡村振兴的“引擎”;不仅是桂水村党员干部的“充电宝”,也是桂水村民的“大课堂”。
“我们邀请市里许多专业讲师授课,课程涵盖党建、农业、群团等多种类型。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村民,都可以在这里学到知识。”余伟强介绍说,台城街道在桂水村打造街道农村党建区域,建立片区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升级改造党群服务中心,为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2019年,桂水村村民石叔因患有残疾,家庭生活贫困,被划为扶贫户。精准扶贫期间内,村里的党员干部为了帮助石叔解决收入低的问题,建议他种植黄皮,并安排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导、培训。为了防止返贫,村委干部还一直关心石叔的种植情况,有问题及时为他解决。如今石叔已经成为种植黄皮的能手,年前他还在城里买上了房子,日子一天天变好。不久前,桂水村还邀请石叔来到片区党校为村民分享种植经验,带领村民通过双手勤劳致富。“大家手里有钱了,心里才会踏实,日子才会过得更舒服。”石叔说道。
从家门到心门
警格融合网格实现为民服务全覆盖
“遇到陌生人跟你谈钱的事,一定要警惕。”“办理居住证可以在手机上申请。”“上户口的话,带齐资料再去户政大厅。”……带齐警务装备,与社区网格员一起,北门派出所社区民警邝贤德开始了社区工作的一天。
去年以来,台山市公安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推进警格融合网格建设。据介绍,目前,台山市公安局已经完成了全市317个村(社区)警务室建设,并全部加挂警务室牌子。台山市40个社区、277个行政村,社区民警、辅警全部配置到位,覆盖全市406个现有网格。
自从警格融合网格以来,邝贤德经常与社区网格员一起上门入户开展网格走访,收集流动人口信息,帮助解决群众困难,检查安全隐患等。“东云社区面积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114人、流动人口191人、出租屋125间……”讲到东云社区,邝贤德如数家珍。得益于警格融合网格的好处,邝贤德工作起来更加科学高效,对辖区的情况更加熟悉。
桂水村村民的生活日益幸福。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如今,民警们在社区工作,不仅叩响群众的家门,还在一点点走进群众的心门。
去年9月,南门派出所社区民警梅龙了解到,辖区某小区物业与个别业主因开发商交楼时存在延期、楼房质量等问题产生矛盾。梅龙立即联系社区网格员一起赶往现场,找到小区物管人员与业主了解情况。经过协调,该名业主表示将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权,小区物业也表示将积极配合社区协商解决办法。
“作为社区民警,我能够充分利用在辖区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结合环保、司法、劳动等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帮助群众解决了大量纠纷,群众也越来越信任我们。”梅龙说道。今年以来,全市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21起,化解率98.2%,帮助解决群众各类困难1800余起。
一年多来,台山市公安局通过健全新型社区警务机制工作模式,推进警格融合网格建设,严格落实城区“一区一警两辅”、农村“一村一辅”模式,不断提升了城乡社区治安治理和服务能力水平。2022年,台山全市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4.75%。
接下来,台山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紧密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际抓好落实,努力在新征程上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台山、法治台山。
【统筹】李霭莹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申红洲
【拍摄/剪辑】杨兴乐
【配音】梁洁
【通讯员】江政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