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一直以来,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用心用情、躬身力行参与对外教育帮扶工作。目前,我市共有458名教师分别在新疆兵团第三师,贵州铜仁,广东韶关、揭阳等地帮扶支教。
为确保教育帮扶成效,东莞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支教教师人选,选优配强支教队伍,助力受援学校高质量发展。过去一年,东莞支教教师扎根当地,主动作为、精诚奉献,发挥“传帮带”和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师生一致认可。为此,东莞慧教育特推出“‘莞邑良师’支教风采”系列报道,展现东莞支教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师者之爱。
2022年8月,东莞市常平实验小学的体育教师陈文浩怀着梦想和对乡村教育的执着远赴千里之外的玉屏侗族自治县德龙小学,开启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支教期间,陈文浩面临各种挑战,但依旧坚持对支教工作的执着,用行动战胜自我,从容面对困难,力争取得支教工作的圆满。
2022年8月29日是德龙小学开学的第一天,陈文浩准时参加新学期开学典礼,随即进入“起跑即是冲刺”的工作状态。陈文浩主动联系德龙小学彭鸿卿校长及体育科组的教师们了解学校实际情况,为下步结对帮扶做好充分准备。
解锁跳绳新玩法
创设花样跳绳特色社团
陈文浩偶然发现德龙小学的学生喜欢在课余时间跳绳,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和接触花样跳绳,陈文浩老师萌生了创建花样跳绳特色社团的想法。为共建东西部协作示范性学校,打造特色社团,陈文浩与学校领导商量后,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决定开设花样跳绳特色社团。
组建初期,社团面向三至五年级学生进行选拔,最后选出30名花样跳绳队队员。陈文浩对学生进行跳绳摸底,发现学生普遍跳绳动作不规范,体能耐力跟不上,于是陈文浩决定先从跳绳动作抓起,循序渐进地教学生跳绳,等学生跳绳的基础打好后,再由浅入深地进行花样跳绳动作教学。同时,为了提高跳绳的趣味性,陈文浩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花样跳绳并创编热身绳操和花样跳绳动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陈文浩巧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精彩的花样跳绳表演视频,同时结合节奏音乐鼓励学生编排花样跳绳动作;在完成个人花样跳绳一、二级动作课程教学后,陈文浩还组织同学们学习分组合作跳绳、多人跳绳等等,不仅培养了同学们团队合作能力,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融入莞铜教育力量
打造示范校特色大课间
初到德龙小学,陈文浩发现,学校的体育大课间内容单一,且设计不够科学,同时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于是陈文浩输入东莞市先进的教学理念,根据该校特点,提出优化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设计出“绳彩飞扬”花样跳绳大课间。经过三个多月的操练,德龙小学的体育大课间焕然一新,在激情的音乐响起时,学生有序进场,在富有节奏的音乐下进行自编绳操热身、个人节奏跳绳、双人合作跳、跑操和自编放松操等等,无不体现出学生的进步和精气神!
巧用游戏环节
将趣味渗透到体育课堂中
为进一步提升德龙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身体素质,形成富有东西部特色的校本课程,陈文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尝试在所教的班级中开展花样跳绳特色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陈文浩发现花样跳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和体质健康,还可以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由于德龙小学还没有花样跳绳课程,于是陈文浩就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大量的资料以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整理编排出德龙小学花样跳绳教案和指导手册,以便今后开展教学。
在体育课堂中,陈文浩巧妙地运用游戏与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应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采用活跃的教学互动拉近师生距离,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学生在课堂上不仅锻炼了身体,提高了技能,还学会互相帮助与合作。
研训赋能
助力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
为促进东莞与铜仁市教师之间的课堂交流和经验互补,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素养及教育教学水平,助力东西部教育协作振兴。从2022年8月至今陈文浩多次在德龙小学开展科组研讨活动、课例展示和专题讲座。2022年11月30日,由玉屏县教育局组织的张秋萍工作室第四期研修活动在玉屏侗族自治县德龙小学举行,陈文浩老师展示了一节体育示范课;2022 年 11 月 25 日,常平组团教师和德龙小学骨干教师前往铜仁市第二十九小学进行两区县联动教育交流活动,陈文浩呈现了一节体育示范课《花样跳绳:组合动作》,课堂中陈文浩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会、勤练、常赛”的模式导向下,通过“学、 练、赛”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在座的老师反馈效果良好,得到一致好评,充分展现莞邑良师的支教风采。
爱心支教行,冬日暖童心
除了上好每一节课外,陈文浩心系每一位同学,从学校老师了解得知德龙小学留守儿童占比达五分之一。于是陈文浩和另外三位支教老师联系沟通,自费购买礼物,利用中午休息、下午放学和周末休息的时间,与支友们走访了部分留守儿童。
在接下来的支教日子里,陈文浩表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东西部教育协作共建示范学校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