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简单,美味藏市井,是生活的仪式;
来碗捞面,还要加个蛋,是搭配的讲究;
菜单不看,老板却心照,是老饕的待遇;
相约斗门,就餐与旧人,是怀旧的味道。
01 /
27年的老故事
从一颗茶叶蛋说起
初遇“华香园”,它已泛黄的门头招牌静静藏匿在井岸镇新民路的一旁,并不起眼。透过贴满招牌美食的玻璃外墙,小店的内部一览无余。
走进店内,映入眼帘的是马赛克地砖、窄条长桌子、格子桌布、黄色卡座……这是二十年前甜品店装修流行的样式,仿佛时间在此停滞。
老板娘 平姐
见人前来,华香园的老板娘平姐笑眯眯地迎了上来,“想食D乜?”她热心地询问。不一会,几样美食很快被端上了餐桌,“一定要试下茶叶蛋!”平姐嘱咐道。
这是颗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茶叶蛋,许是为了更入味,表面被敲出了许多细碎的裂缝,把蛋壳剥开,一股带着茶香的卤水味便扑鼻而来。
把它掰成两半,蛋白染上了淡淡的茶色,蛋黄一改往常的弹性,变得细腻而绵软,带着湿润的气息。咬上一口,蛋白的弹韧,蛋黄的浓郁,茶香的清新,卤汁的鲜香,在口腔里不停旋转、跳跃,让人吃一口就忘不了。
华香园其他招牌美食
正惊异于这颗茶叶蛋带来的美味冲击,平姐却仿佛看穿了似的,搬了张小凳子坐下,笑着道出其中的故事。
02 /
独创食物“秘方”
每一口都饱含温度
平姐,是土生土长的斗门乾务人,也是“华香园”茶餐厅的第二代传承人。据平姐介绍,在她小时候,她妈妈经常研究食物的制作“秘方”,制作出来的美食获得不少亲友好评。
平姐与宝宝在沁香园/摄于2001年
凭借一手好厨艺,1996年,平姐的母亲在港霞路开了第一家小吃店“沁香园”,售卖自制软雪糕、果味冰水和茶叶蛋等食物,2003年,“沁香园”更名“华香园”,迁移到新民路。
提起“华香园”的鼎盛时期,平姐陷入回忆——在上世纪80、90年代,吃茶餐厅是一件流行的事,许多学生们放学后,都会约上好友一起到华香园吃小吃,一杯柠茶,一块西多士可以分享很久。
这里也是当时年轻人谈恋爱的胜地,每到饭点便人满为患,甚至还要排队就餐。那时候,许多食客都爱和平姐聊天,分享家长里短的小事。她在这个茶餐厅里,见证了许多人情温暖,也收获了许多知心好友……
直至如今,“华香园”出品的茶叶蛋仍在使用27年前的配方,所有的糖水也坚持手工,正是平姐一家的坚持,才让许多斗门人能吃到记忆中最熟悉的味道。
正在啃鸡翅的小食客
“一家市井老店,带给食客的,不只是传统美食的情怀,更有亲朋好友之间,互诉衷肠的温暖环境。”平姐如是说。
03 /
美味治愈人心
这些招牌不要错过
最后,平姐向小斗推荐了华香园点单率最高的小吃,这些单品,也是很多街坊邻居们的心头好。
喳咋 #复合美味!
花生、红豆、绿豆、眉豆……华香园的喳咋细腻绵滑,口感丰富。
煲够钟头的配料鲜甜软糯,还有椰丝增添馥郁椰香,夏天吃冰冰爽爽,冬天吃暖心暖胃。
据说,喳咋因豆类多、料十足而得名,每家糖水店做法各不相同,华香园的喳咋是许多街坊童年的味道。
鸡亦 #酱汁浓厚!
外皮香脆,内里汁水充盈。
招牌鸡亦咸中带甜,瑞士汁风味,外加独家秘制调味,让人连骨头都不想放过。搭配店内的辣椒酱,别有一番风味。
“别的地方吃不到这个味道”顾客评价道。让人念念不忘的,总是那个最特别的味道。
西多士 #香甜酥脆!
黄油加吐司,历经油炸,变得金黄蓬松。
咬下酥脆的外围,蛋香即刻充斥口腔。在绵软的吐司再淋上炼奶,嗜甜星人狂喜。
金灿灿的西多士,总是让人垂涎欲滴。10块钱的价格,和一众港式茶餐厅比起来性价比极高。
一口茶叶蛋,一碗糖水,
简简单单的市井小吃,
是能给予心灵慰藉的惬意,
也是平凡滚烫的寻常人生。
- 营业时间 -
11:00—23:00
- 店铺地址 -
井岸镇新民路320号
也许你不记得曾经吃过的
每间小店,
也许你所在的城市也在发生改变,
但多年以后,
你仍会想起那个熟悉的味道,
和陪你吃饭的,那个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