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
“兰缘盛荟”文化旅游艺术周开幕式
在广州兰圃盛大启动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
越秀山下的“绿野仙踪”
领略这座园林的魅力
广州兰圃
种植兰花上百种
广州兰圃园区面积约为5公顷
以静、秀、趣、雅为造园要点
有鱼池花榭、亭台楼阁、
曲径回廊、水榭叠石
处处都透露着雅致
是我国岭南地区唯一一座
以栽培和观赏兰花为主题的岭南园林
园内有兰花百种,且其他植物品种繁多
从高大树层到地面植被都分布着各类植物
包括珍稀品种
如造型特别的罗汉松
树径超过145cm的墨西哥落羽杉
经济价值不菲的降香(黄花梨)
观赏价值极高的十字架树、团花、
多果榄仁(千果榄仁)、旦黄果、枫杨等等
兰圃集兰文化和岭南园林为一体
这座具有双重魅力的历史名园
以兰之猗猗享誉岭南
以岭南园林享誉世界
广州兰圃
全国第一座
以栽兰赏兰为主题的专类性公园
兰圃前身为植物标本园,于1951年建成
1956年,利用工程余泥
在标本园这个不大的地方堆山填漥
用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
依据地势的起伏设置了溪地瀑布
堆山砌石,设计拱门、长廊和水榭等
营造了峰回路转,步移景异的庭园
1960年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
将自己酷爱的兰花“银杆素”
送给广州市人民政府
该兰花转交由标本园养护
其后兰花种植规模逐步扩大
1962年,时任广东省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
参观时将该园命名为兰圃
兰圃是全国第一座
以栽兰赏兰为主题的专类性公园
1976年,兰圃正式对外开放
2014年,兰圃被列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2023年被评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
广州兰圃
曾独获慕尼黑国际园艺展金奖
位于兰圃西区的芳华园建于1982年
是我国参加1983年慕尼黑国际园艺展
“中国园”的样板园
该园起名“芳华”
寓意此园如香花一样
散发出我国园林艺术的芬芳
1983年,芳华园独获慕尼黑国际园艺展
所设的三枚金质奖章中的两枚金奖
分别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金奖和
联邦园艺建设中央联合会金质奖
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参加大型国际性展览首次获得的最高奖
芳华园继承我国传统的山水园林形式
集中国园林之精粹于一身
兼有皇家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
3种流派之长
大胆采用皇家园林的黄色琉璃瓦
让园中建筑与蓝天白云对比更鲜丽
园中布局既有江南园林幽静曲折的风格
又有岭南园林开朗明快的特点
灵活巧妙地运用中国园林
“因地制宜”“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
传统造园手法
在面积仅为540平方米的空间里
创造出深远有致的空间效果
达到了“园虽半亩纵横但颇具林壑之势”的
艺术境界
广州兰圃
先后接待多位国家领导人
兰圃自建园起
就一直受到一辈国家领导人的关怀
曾先后接待过朱德、董必武、叶剑英、
徐向前、荣毅仁、张爱萍等国家领导人
以及尼克松、西哈努克、李光耀、董建华等贵宾
朱德、董必武、徐向前老一辈革命家和
刘海粟、秦咢生、容庚、启功等文人墨客
前来游览之际,还即兴题词赋诗
这些珍贵的墨宝
成为兰圃重要的文化景观和载体
赋予了兰圃更加浓厚的文化底蕴
1961年3月,朱德题诗《游越秀公园》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注:六十年代兰圃属于越秀公园的一个花圃)
如今,此诗被篆刻在朱德广场的石头上
供游人赏读
在兰圃同馨厅内
也悬挂着朱德为兰圃题书的“兰蕙同馨”牌匾
1965年3月,董必武为兰圃手书对联
“竹自具五好,兰有其四清”,并题字“国香”
如今对联“竹自具五好,兰有其四清”牌匾
悬挂在同馨厅
4月16日前
“兰缘盛荟”文化旅游艺术周系列活动
在广州兰圃精彩上演
欢迎大家前来游玩
摄影:刘荣武、钟涌、李文博、胡强明、黎彬瑗
编辑:董俊毅
校对:曹玥
责编:翟晓雪
编审:詹苹苹
签发:刘荣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