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深圳,不逛公园可惜了

深圳共青团
+订阅

随着扶梯缓缓上升

湾区海景映入眼帘

海天一色,偶有鸟群飞过

网友惊叹:

“今日份浪漫来自深圳湾公园”

除了出站即见海的美景

在深圳湾公园

还可以漫步或骑行在海边栈道

享受树影婆娑带来的惬意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

这里鹭、鸥、雁、鸭齐聚

成为欣赏万鸟腾飞的最佳地点之一

在一线城市之中

深圳总是一种年轻又“内卷”的形象

仿佛那一座座

如春笋般突起的高楼大厦里

人都是24小时不停运作的

在这样的印象中

许多人误以为深圳只有高楼大厦

说起周末出游场所

往往只有各大购物商圈

但其实

在深圳的钢筋水泥中

多的是适合休闲散步的公园

公园里的深圳,爱了爱了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深圳的公园总面积已达到3.15万公顷,相当于438个北京故宫,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了90.87% 。

截至2022年底,深圳全市公园总数达1260个,公园500米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0%,是国内公园数量最多的一线城市,被称为“千园之城”。

▲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视觉中国

不仅如此,深圳公园还“千园千景”,各具特色。

深圳华侨城湿地公园遍布大片芦苇荡和湿地,是国内唯一的城市滨海红树林湿地公园,堪称“闹市中的秘境”。

▲华侨城湿地公园。来源:视觉中国

▲华侨城湿地公园。来源:视觉中国

为致敬过去三十几年来为深圳发展做出贡献的杰出人才,深圳建设了全国首个以“人才”为主题的公园,在园中自然景观融入了大量的“人才”元素。

▲深圳人才公园。来源:图虫创意

▲深圳人才公园。来源:图虫创意

▲人才公园的夜景,深圳天际线一览无余。来源:视觉中国

▲人才公园的夜景,深圳天际线一览无余。来源:视觉中国

在“山林间的小长城”求水山公园,可以看到绵延的山脉和深圳水库,湖光、山色与现代楼宇交相辉映,傍晚这里亦是观赏落日景色的好去处。

滑板天地、阶梯剧场、回环坡道、水杉湿地、遗址公园、空中漫步、青青草书房……坪山儿童公园凭借最自然、最野趣、最生态的特点频频“出圈”。

跳高杆、高低台、钻桶、独木桥......“毛孩子”可以尽情撒欢、打滚、卖萌、社交……光明区宠物公园各项宠物健身器材应有尽有。

深圳公园类型丰富,特色鲜明,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游园休闲的公共服务,也为调节气候、减少热岛、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然与城市的有机融合,使深圳成为名符其实的公园里的城市。

住在公园旁边

除了数量和面积,一座城市的公园分布情况同样重要。

有些城市的公园虽多虽大,但都分布在荒郊野岭,想去闲逛得花两三个小时车程。

为此,有学者用“公园分布均好度”这一概念来衡量城市公园空间分布的优劣。

所谓公园分布均好度,即是城市建成区内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服务覆盖居住区的占比之和,数值越高,意味着这座城市的公园越能覆盖居住区,老百姓出门逛公园越方便。

根据《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报告》,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深圳公园分布均好度排名全国第二。其中社区公园覆盖率超过70%,综合公园覆盖率更是达到了91.48%,绝大多数公园也都建在了市民居住区。

比如,咱们深圳的南头古城在改造中变得现代化了,但一个个口袋公园点缀其间,生机勃勃。任由植物灵性装点的“设计”,说是空中森林秘境也不过分。

▲深圳南头古城植物楼。

▲深圳南头古城植物楼。

深湾街心公园是一个以健康为主题的口袋公园,同时又有不少与水相关的趣味装置。虽然处在城市中心,但却尽力地激发起人们对自然的关注。

“口袋公园”是一种新型的公园形态,散落在高密度社区,选址灵活、面积小但分布广的袖珍公园,面积最大也不到8000平方米 。

“抬头见绿、推门进园”,口袋公园的萌发,正应了当今城市最人性化、也最需要的一种公共社区关系——“人们既希望与某些人保持距离,也希望能与另外某些人保持亲近”。

“寸土寸金”的深圳,在街旁的绿地上却花足了心思。未来,深圳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出现,推窗见绿,开门见园,不只是说说而已。

抬头见绿,如何实现?

中国建设公园的历史,其实不过一百多年。

过去中国虽有着许多私家园林,但与作为公共场所的“公园”有着天壤之别。根据《中国造园史》,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公园才逐渐兴起,并且迅速发展。

上千个大小公园分布在深圳全市,深圳与其说是在城市里建公园,不如说是在公园里建城市。

“山海连城绿美深圳”需要我们自己创造。团深圳市委发布《关于引领团员青年深入参与“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的十项措施》,引领更多的青年加入到环境保护的绿色事业中来。

▲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鹭月岛的“深圳青年林”。

▲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鹭月岛的“深圳青年林”。

“十项措施”紧紧围绕落实 《中共深圳市委关于深入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的意见》,通过开展生态文明主题团队课、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科普、实施生态文明志愿行动、深入参与“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行动、深入参与公园城市建设提升行动、深入参与全域绿道网建设行动、深入参与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加强生态建设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凝聚广大青少年绿色发展共识十项举措,用理想和实践奋力谱写更加精彩的青春篇章。

山海连城,鸟语花香,人们在城中就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享受到郊野的美景。

如今,深圳正逐渐形成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等丰富多样、功能互补的多级公园体系,“公园里的深圳”正成为领跑全国的城市新样态。

参考资料

[1] 陈植. (2006). 中国造园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2). 深圳公园概况. Retrieved MAY 8th, 2022 from http://cgj.sz.gov.cn/xsmh/szgy/gygy/content/post_9530753.html.

[3] 深圳商报, 读创& 深圳市万人市场调查股份有限公司. (2021). 2021年深圳市民留深过年专题调查报告.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建设部. (2021). 2020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5]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22). 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报告.

[6]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22). 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 Retrieved MAY 8th, 2022 from https://lhsr.sh.gov.cn/lhgl/20220112/c65e0d89-5105-4523-9156-45c52ee003fd.html.

[7] 郁文艳. (2022). 今年再建60座口袋公园-到2025年达300座以上市民可以“出门见绿、移步入园”. 潇湘晨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