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生机勃勃。建筑工地繁忙施工,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田间地头播种忙碌,怀集到处洋溢着奋斗的激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怀集围绕这一目标,紧扣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和建强肇庆市域副中心两个定位,坚持产业强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使之成为解锁全县高质量发展的钥匙。
俯瞰怀集县城,高楼林立、欣欣向荣。怀集提供
1筑巢引凤,推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置身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机器轰鸣声和钢筋敲击声不时传来,吊车、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不停运转,满载物料的运输车来来往往……一批在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披星戴月赶进度,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加动能。
走进莱檬(肇庆)大健康产业园建设项目现场,建设工人干劲十足,车间厂房逐渐成形,项目进展较为顺利。“莱檬一期项目投入超过4亿元,目前已完成了总工程量的70%。身后的科研楼和厂房预计今年6月份就能建成,将会在10月份投入第一条卡拉胶生产线。”该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从落户到动工都得到了怀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用心服务,彰显了怀集“用心用情用诚,当好企业‘服务官’”的决心。
莱檬(肇庆)大健康产业园建设项目是一家集产品研发、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内大型果胶企业。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174亩,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达标达产后年产值约17.5亿元,年创税收7000万元,能带动就业500人以上。该项目实现了怀集县引进投资额超10亿元单体制造业项目“零”的突破。
“一直以来,县投促中心坚持项目从落地到开工环节全程专人跟踪对接服务工作机制,保障服务工作的高效性,持续做好企业用工、融资服务,协调解决企业用工、融资难问题。”怀集县投资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健全“首席服务官”机制,主动为企业提供“母亲式服务”,想方设法协调解决项目在落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顺利落地开工、加快建成投产。
项目的落地离不开土地要素保障。为做好产业发展土地供给,近段时间,怀集县园区管理局加快推进土石方平整工程项目,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土石方平整工程项目位于工业园区B区,占地约650亩。该工程竣工后,将有德斯莱斯智能门窗制造、乾铝高端幕墙铝板等10个项目落户,计划总投资14.6亿元,达标达产后预计年创税收4864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同时,怀集县园区管理局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道路、水、电等基础配套,全力提升园区服务保障水平,为项目入驻提供良好的承接平台,助推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以“母亲式”的服务让怀集企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建园区筑巢,搭平台引凤。据统计,1-2月怀集县新增开工项目3个,新增竣工项目3个,新增在建项目10个,新增投产项目5个,年度建设实际投资额2.4亿元,其中制造业年度建设实际投资额2.3亿元。
接下来,怀集县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产业招商落地要素保障,打造项目高质量发展平台载体,促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怀集全面推进绿美怀集建设,让绿色成为最美底色。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2一中心多节点,统筹集散基地高质量发展
2022年12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以下简称“集散基地”)交易博览中心开业运营,农业检验检测中心以及集散基地农业大数据中心项目同步启用,标志着集散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怀集县是唯一写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县级城市。3年多来,怀集县举全县之力高水平打造集散基地,全力打造“一平台一园区五中心”(农产品进出口平台、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区、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劳务协作服务中心和西部地区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中心)。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检测中心运营良好。2022年,该平台已完成检测约400批次。大西南(怀集)农产品进出口服务平台辐射带动力强,2022年与肇庆本地、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区的合作种植面积超过了1万亩,通过平台产销合作的农户达113人,产销合作企业7家,订单面积6356.5亩,全年累计种植9000多亩,每日通过该服务平台输送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蔬菜约30吨,高峰期可达50多吨,充分发挥了集散基地优质农产品的集散功能。
如何高水平打造集散基地?怀集探索前端市场、中端深加工、后端战略储备发展模式,构建“一中心多节点”产业闭环。
交易博览中心处于闭环核心位置,是集散基地重要的前端市场。嘉丰绿博城作为交易博览中心主体,一期设16个交易区,目前正式营业,签约入驻率达九成,可满足采购商多元化需求。
“交易批发中心投运后,不仅销售怀集本地优质农副产品,还会把怀集没有的海鲜、热带水果、进口食品等农副产品吸引集中过来,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集聚怀集,充分调动怀集农副产品集散活力。”嘉丰绿博城董事长钟汉平说道。
围绕交易博览中心这一前端市场,怀集重点发展生猪、蔬菜、水稻三大产业,多节点布局打通三大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随着广东省推动“调猪”向“运肉”转变,生猪屠宰加工产能由销售区向产区转移,怀集发展肉类深加工迎来利好。目前,集散基地禽畜集中屠宰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该园区规划面积约1000亩,已完成征地约990亩,土方平整已完成约230亩,相关配套基础工程已经启动建设,并已引进中山兴中集团投资建设生猪屠宰食品深加工项目。
全发大西南农产品进出口服务平台成立后,全发农业就与广西贺州市多位农业大户达成合作协议。来自大西南及怀集本地的农副产品不用再在第三地检测,直接由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出具检验报告,就能直通香港。
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怀集供图
3建设绿美怀集,让高质量发展底色成色更足
在省委作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策部署后,怀集积极响应、狠抓落实。
“我们种下的不仅是一棵棵树苗,更是一片片绿色的希望。”最是一年春光好,植树造林正当时。3月19日,怀集县开展“我为怀集种棵树,共建绿美怀集”义务植树活动,在怀集植物园参与植树的一位干部如是说。当天,怀集县四套班子领导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共同播撒新绿,擦亮生态名片。
截至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已开展义务植树活动30多场,种植宫粉紫荆、黄花风铃木、火力楠、桂花、荷木等阔叶树种约11万株,建设了一批“育才林”“政协林”“机关林”“巾帼林”“青年林”“少先队林”“企业林”等主题林。通过示范带动,全民积极参与植树活动,全县完成义务植树约110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营造出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青山就是美丽,森林就是宝库。怀集县作为典型的林业大县,是肇庆乃至珠三角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广东省林产品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县域内有新岗、大坑山两大市属国营林场,共计林地12.36万多亩,森林蓄积量约105.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3%。此外,还有岳山林场等县管林场7个,共计13.39万亩,森林蓄积量约83.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1%。
近年来,怀集县充分发掘利用好森林旅游、康养、科普、研学和生态的综合价值,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文旅产业和林业经济,让“绿色颜值”和“金色产值”共生共赢。
肇庆全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检测人员为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准备上市的蔬菜进行检测。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摄
怀集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通过推动油茶、竹子、中药材、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整合利用农村碎片化的林地资源,形成国家储备林产业链,打造怀集“绿色银行”;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怀集茶杆竹特色产业发展基地为着力点,带动全县传统竹产业转型升级,延长竹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形成具怀集特色的竹产业新业态;以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为重点,整合林产化工、木业加工、林下南药、林果加工等林业优势经济产业,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搭建林产品线上线下营销平台,形成上下游配套服务企业齐备,林业产业链完善的产业集群。
今年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去年年底,怀集县出台实施方案,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绿美”和“生态”两大方面,把绿化美化摆在重中之重进行全面部署,通过“六大行动”开展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森林林相,加强城乡绿化美化,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协同推进城乡扩绿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绿美怀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
“接下来将抢抓机遇,高标准建设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与岳山造林展厅。”怀集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抓点带面,推动串珠成链,实现青山变“靠山”,把怀集植物园打造成为具有怀集特色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同时高标准建设岳山造林展厅,传承发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写好“造林、护林、用林”3篇文章,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怀集故事,多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展现绿美怀集生态文化魅力。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下,怀集县紧踩时代“鼓点”,探索县域高质量发展特色路径,现代产业发展的路线图愈发清晰。
怀集企业健奥科技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忙碌生产。怀集供图
来源:西江日报(西江日报记者:刘浩辉;通讯员:蒙莹莹、梁振华)
采集:吴永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