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洒下甘霖,在吴川市广东省农业科技园的核心区之一——广东橘乡生物科技种植基地,竞相开放的橘红花逐渐结出小果,诉说着即将丰收的喜悦。橘乡生物科技集团(广东)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徐海峰告诉记者,创建农业科技园区后,可以更好地整合科技创新平台,提高企业科研能力。公司不断推出橘红甘姜茶、橘红月饼、橘红酒等新产品。
作为集中探索田地科技秘密的重要平台,农业科技园区促进农业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带动农民发展致富。截至目前,湛江共有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广东湛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廉江市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吴川市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徐闻县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
近日,记者走进湛江农业科技园区,揭秘发展背后的故事。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
凸显主导产业特色
湛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个科技园区有一个主导产业,从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园区都有规划相关的平台,让产业集聚发展,彰显实力活力底色。
2017年,广东湛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成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锚定发展水产产业。如今,园区已建成面积6333.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000公顷、示范区面积5333.3公顷。
反观湛江,拥有良好的禀赋,摘得众多与水产有关的国字号荣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对虾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广东湛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集聚创新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建设主体作用,打造特色水海产品产业链。
如今,园区已建立完整的水产品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完整,水产养殖、种苗繁育生产、加工出口、交易和集散生产基地均有分布。
针对产业链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湛江大力推进园区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关键技术研发。2021年园区总产值129.28亿元,年利税6.56亿元,园区经济效益增长较为显著。在提升园区农业科技整体发展水平方面,湛江对内组织优秀人才为农业发展难题把脉问诊,积极与外界搭建起交流的桥梁。
去年7月,湛江首次搭建农业技术路演及对接平台——湛江市科技局与湛江启迪科技园联合主办“中以科技创新成果(湛江)转化基地-智慧农业对接会”。
以色列智慧农业领域的农业智慧大脑、轻量化水果采摘机器人(番石榴和荔枝采摘机器人)、HOD水光学技术、Mottech智能化灌溉控制管理系统……活动聚焦以色列智慧农业领域等先进技术及应用案例,针对湛江市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通过“零接触”线上路演方式,搭建以色列先进农业技术路演及对接平台,促进以色列先进农业技术的对接引进与合作交流。
与水产行业一样,橘红产业在吴川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吴川市广东省农业科技园橘红等产业集群发展,吸引大批新型经营主体入园创业,园区企业涉及了橘红的育苗、种植、生产、加工、研发、经销和旅游全产业链。目前,吴川农业科技园区的橘红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并向集约化和深加工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橘红产业已成为市域农村人口创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作为牵头单位的橘乡生物科技集团注重科技投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2021年产值接近3亿元,利润2000多万元。“经过多年种植经验和种植技术的加持,目前公司在种植经验方面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流程,采取这种方法种植,可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节约成本。”徐海峰说。
农业科技创新引领
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围绕湛江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关键技术需求,湛江连续多年组织实施农业技术攻关、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专题,以企业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主体,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及技术研发优势,支持开展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示范,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赋能乡村振兴。
姓农、是农、为农、利农,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湛江以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带动企业探索联农带农机制,为更多农户传送农业技术经,铺宽农户前方致富路。
双峰塔下,鉴江下游,根深土厚的吴川长岐镇孕育出上品正毛橘红,一颗颗小小的果实,托起当地农户的致富梦。当地龙头企业橘乡生物科技集团成立以来,坚持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农业为方向,建立以“企业+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市场”模式发展产业化经营,在带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为当地乡村振兴添力。
园区积极引进和培育橘红的农技人才,引进岭南师范学院的教授专家团队,组建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开展粤西橘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组建开发高效、体系完备的检验检测、新产品开发、小试中试、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化服务平台,提升橘红产品质量与安全,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徐海峰介绍,公司在吴川市境内与农民合作种植橘红,带动农户2290户参与种植,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培训、回收产品、加工产品、推销产品等服务,每年户均增收2000多元,同时为当地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与吴川市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同一批入选第八批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徐闻县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注重发挥木兰产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作用,让当地农户种上木兰,靠木兰发家致富。
建设单位不断通过入股、托管、合作等多种土地流转方式,探索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创新形成合作社承包、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和企业+基地+合作社等经营模式。
同时,园区着力建立“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租金+工资收入+分红”“品牌增值+行业协会”等形式,搭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多年来累计共带动农户1500户分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南方+记者】傅晓冰
【通讯员】江雄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