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广东成全国最敢生孩子的省份”话题登上热搜榜。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广东省已连续40年出生人口超百万。从2018年开始,广东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已经连续5年出生人口全国第一。
人们总认为,越是大城市,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们的结婚以及生育意愿会更低。然而,广东却是一朵“奇葩”。广东坐拥两大一线城市、两大新一线城市,生育率却非常高。其中,深圳2022的GDP排名全国第三,是超大城市。与GDP同样亮眼的,还有深圳一骑绝尘的生育率。
2019年,深圳以21.68‰的出生率占据全国293个地级市的榜首。2017年至2021年,深圳的出生率分别为25.45‰、21.58‰、21.68‰、17.01‰和15.09‰,平均每年有超过十万的孩子出生在这里。而同一时期,全国的出生率分别只有12.43‰、10.94‰、10.48‰、8.52‰和7.52‰。
数据可以看出,在2017年出生高峰后,深圳虽然出生人口减少,但生育率却一直在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
有人戏称,深圳是“搞钱之都”。实际上,深圳人在生孩子方面,同样十分努力。那么,为什么深圳人这么喜欢生孩子呢?
首先,广东的人口基数最大,其常住人口已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比第二名山东省多了2000多万人。庞大的人口规模,为高出生人口数奠定了基础。拥有2000万城市人口的深圳,也是全国土地面积最小的一线城市。
人口多,全球和全国各地的人还在一直“下广东”“来深圳”: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一直是主要的人口流入地;深圳这座移民城市,大部分都是外来青壮年人口;十年间,深圳共增加700多万人,足足增长了68.46%。
第七次中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深圳常住人口中,15-59岁人口占比79.53%,全市人口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结构。深圳市民平均年龄为32.5岁。这么多的中青年人,自然带来较大的育龄人口基数,孩子也自然多。
▲深圳是座移民城市,流入人口大多为青壮年劳动力。图为罗湖东门熙熙攘攘的人群。
“在深圳生孩子,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不少深圳妈妈在网上这样发帖。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实际上,在深圳生娃,确实相当划算。
去年年底,新手妈妈邓甜甜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生下女儿。邓甜甜本来想过要回老家贵阳生孩子,犹豫后还是选择了在深圳分娩。 “我已经入了深户,是一档社保。在港大医院建档,有12次的产检额度。深圳一些比较贵的产检项目,例如唐筛等都是免费的。从怀孕到生产,可以说是没花什么钱。”
邓甜甜出院回家前,还登记了居住地所属的社康。不久后,社康医生主动联系了她,上门为她和宝宝做了免费的检查。“本来以为就是随手填个表,没想到还有这种服务,好惊喜。”
家在福田的张文昕也有同感。“除了生孩子那天选择无痛是自费的,其他的产检和分娩费用基本上都报销了,或是走了生育险。”她如今有一个4岁的宝宝,肚子里还有一个宝宝预计下个月分娩。
自2015年起,深圳开始实行生育津贴制度,按照职工生育或者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时用人单位上年度平均日工资乘以规定的假期天数计发。孕产妇女在生育孩子后,可以选择领取公司的产假工资,或是生育津贴。
柳希一家来自潮汕,目前租住在福田,大儿子正在公立小学上二年级,小儿子刚出生不久。“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是二选一的,哪个高选哪个,我生老二的时候,大概领了6万的生育津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在柳希看来,产检报销、生育险、生育津贴这些政策,为她提供了很大的生育勇气。
一直以来,深圳市政府都在为生孩子的事操心。2023年1月10日,深圳市卫健委就《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拟对一孩、二孩、三孩家庭分别发放7500元、11000元、19000元补贴。育儿补贴所需资金市、区财政各承担50%。
同样住在福田的麦子去年生育了第三个孩子,有望领取到19000元的三孩补贴。“虽然这个钱对我来说不算太多,但是也许对很多家庭还是很有帮助的,可以缓解一定的经济压力。”
▲深圳某小学组织集体活动。
作为儿童友好城市,深圳市级各类儿童友好基地达400个。当然,儿童友好不仅是体现在数据上,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具体可感的细节之中。
孩子的“饿”不分时间和地点,在公共场所喂奶,哺乳期妈妈“压力山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深圳不断推动母婴室的规范化和服务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母婴室达1500多间,其中示范点170多间。可以说,深圳已经基本实现母婴室全覆盖。
“公共场所基本都有母婴室,尤其是商场里的特别豪华。”张文昕说。“上周刚去了万象城,母婴室很大,空气很好,感觉很温馨。”麦子平时也喜欢带孩子去商场,哺乳这件事很少让她感到困扰。无处不在的母婴室,使得遛娃这件事变得简单了不少。
▲南山万象天地的母婴室,装修十分温馨。
深圳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布着大大小小1238个不同种类的公园,是名副其实的“公园里的城市”。
“深圳的特产就是无处不在的商场和公园,这两个地方都很适合遛娃,既可以在户外享受运动的乐趣,刮风下雨则可以去商场里逛逛,十分方便。”每逢周末,张文昕一家都会带着孩子去公园里撒欢,玩得满头大汗。
▲深圳的公园,随处可见带着孩子露营、放风筝的父母。
邓甜甜平时很喜欢户外徒步,这些年,她爬遍了深圳大大小小的山。“目前我的宝宝还小,遛娃这点我的感受不是很明显,但我同事说,她每个周末都带着孩子去不同的公园玩,可以说孩子就是在公园里长大的。现在孩子非常活泼开朗,适应力也很强。”
“深圳绝对是个非常儿童友好的城市,我去过不少城市旅游和生活,深圳是我见过的儿童设施最多的城市之一。深圳除了有几大主题乐园(东部华侨城、欢乐谷、世界之窗等)之外,还有很多室内游乐园,各种公园里面也有儿童设施和儿童绘本室。还有很多组织会有各种亲子游活动,太好玩了。”张文昕说。
大城市上学难,是长久以来的公共话题,为此,深圳一直在努力。据深圳市教育局数据,2022年深圳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82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6万个。 自2020年百万学位攻坚计划实施以来,深圳已累计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467所,新增43.7万个学位。
由于深圳实行积分上学政策,只要积分够了,租房也可以上公立学校。
柳希8年前和丈夫一起到深圳打拼,生下两个孩子,曾经最困扰她的问题,就是没在深圳买房,担心孩子没法上学。她本想辞职带孩子回老家,后来了解到积分上学政策,于是在同事的指引下找到福田一间学位不那么紧张的学校,提前一年搬到对应的片区租房,找房东签订了租赁合同,就顺利入学了。
“孩子上学了,我最大的心病也解决了。”在柳希看来,深圳是一个对普通人很友好的大城市。“我住的大鹏学位不太紧张,我们宝宝以后上公立幼儿园和小学应该都没啥问题。”邓甜甜表示。
统计显示,深圳义务教育学校51.5%的学位提供给了非深户籍子女,比例在一线城市中最高。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跃升到55%,普惠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88.56%。正如邓甜甜所说,想在深圳上学并没有那么难。
此外,深圳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开销很低。柳希说,“公立学校的师资很好,老师都是名校毕业的,而且还很便宜,一年只需要一千多元的杂费。学校氛围也很好,孩子每天回家都很开心。”
▲深圳某小学,孩子在运动场踢足球。
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还要解决孩子的医疗问题。据了解,除了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深圳的新生儿接种轮状病毒疫苗、13价肺炎球菌疫苗等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部分也可以用新生儿父母的医保。“本来做好了自费的准备,没想到被告知可以刷父母社保个账。都是进口的疫苗,还能刷社保的钱,深圳真的给了我们这些父母实实在在的福利。”邓甜甜感叹道。
此外,深圳的少儿医保制度也让深圳父母感到安心。2007年起,深圳在全国率先实施少儿医保制度。如今,深圳的孩子每年只需缴纳500多元,就可以享受优质的医疗。少儿医保并非只是惠及深圳户籍的孩子,凡是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在册且父母一方正在参加深圳市社会保险满1年以上的非户籍少年儿童也可以参保。
张文昕在深圳长大,更是早早了解到了少儿医保的好处,宝宝一出生就为孩子上了少儿医保。邓甜甜在宝宝出生3个月后,去派出所为孩子上户口,在办事大厅看到了新生儿医保的宣传册。“深圳真是太贴心了,什么都给我们考虑好了。”于是她赶紧为宝宝办理了社保卡,只需要网上申请,就可以邮寄到家,十分方便。“老家的亲友知道我的宝宝这么小就有了身份证和社保卡,都觉得很惊奇,我也告诉他们,深圳的少儿医保一年才几百元,特别好。”
▲深圳某幼儿园,孩子们正在进行课间活动。
【手记】
漫步深圳街头,不时能看到带着两个、三个孩子的年轻父母遛娃,周末的公园里更是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笔者所居住的小区,也几乎都是两个孩子的家庭。而不少二孩的深圳家长也常常感觉到:老家同学、朋友大多只生一个,身边的深圳朋友却常常以二孩为主。
笔者采访了几位深圳的妈妈,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在深圳生孩子,或是为什么要生育多个子女,得到了“身边的圈子基本上都是生两个”“没什么特别原因,自然而然就想生”的答复。
其中,“深二代”妈妈张文昕告诉笔者,由于自己是独生子女,加上看过教育心理学,认为多子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心理会更健康、社交能力也会更强,另外还有父母的全力支持,所以她坚持生育两个孩子。
邓甜甜的回答令人深思,“现在都在想办法催年轻人生二胎三胎,实际上,应该想办法让年轻人敢去生第一胎。我认为,深圳给了我迈向人生新阶段的勇气,是个很好的开端。”
(应受访者要求,邓甜甜、柳希、麦子为化名。)
【统筹】曲广宁
【撰文】孙梦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