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住!回南天要拜拜了

广州荔湾发布
+订阅

各位“潮人”稍安勿躁

大家再坚持一下阳光指日可待!

据广东天气

6日,冷空气南下进行时。上午冷空气已达粤北,下午到夜间逐渐影响广东中南大部地区,低层切变随之南压,珠三角、粤东大部今天有明显降雨,局部暴雨,其余小雨局部中雨。

7日,冷空气影响基本完成时。低层切变南压到海上,陆地大部转偏北风,天气是过渡的一天,南部阵雨转阴天,其余阴天到多云;气温略有下降,感觉较清凉。

8日,冷空气影响完成时全省大部多云间阴,持续多日的回南潮湿阴雨天气终告一段落,天气转干爽,可见阳光,回南天拜拜

展望9日以后,天气总体不错,多云间阴天为主,气温缓慢回升。

另据广州天气

今日12时04分的消息

在偏南暖湿气流持续影响下目前广州中南部大部气温在26°C以上

相对湿度80%以上阿南赖着不走

阿冷还慢慢悠悠大家再坚持一下明天潮湿闷热的现象

就会有所缓解啦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另据中国天气网,今天(4月6日),我国中东部今年以来最大范围雨雪天气进入收尾阶段,但长江以南地区仍有较大范围降雨,明天起中东部雨水暂歇,多地阳光回归。受新一轮冷空气补充南下影响,北方大部今明两天气温下降,多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

“对号入座”选祛湿汤

不少街坊这个时节喜欢煲些“祛湿汤”或“祛湿茶”给全家人喝。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于教授提醒说,盲目煲汤不但祛不了湿,还可能引起不适。煲祛湿汤前,最好先分清所受的是“寒湿”还是“湿热”。

 一般来说,“寒湿”者身体多有阳虚症状,平时较怕冷,喝热水感到更舒服,舌质比较淡或淡胖,苔多薄白或稍腻,口淡,甚至有口甜感觉;“湿热”者平时比较壮实,舌质红苔黄、厚、腻,口干口苦,大便黄烂、排便不爽,尿黄。

针对不同人群,于教授推荐了不同的祛湿汤方,快来“对号入座”,选一款啱你的试试吧:

寒湿者:可选用草豆蔻10克、扁豆30克、玉米100克、茯苓50克、高良姜15克等煲猪瘦肉或猪骨,起到温阳化湿功效。

湿热者:可选用高良姜、扁豆加溪黄草30克、土茯苓30克以利湿清热,或直接煮溪黄草水来饮用,有祛湿、清热功效。

老人:煲祛湿汤时不宜选太寒凉或燥热药材,可加适量补气养血汤料。可选用党参30克、大枣20克、枸杞子10克、淮山30克、生苡仁30克煲粥或煲汤,以起到益气健脾、淡渗利湿之效。

孩子:因小孩器官发育尚未完全,且脾常不足,煲祛湿汤选料用量不宜过多,宜考虑加健脾消食汤料。可选用淮山30克、玉米15克、芡实10克、山楂1个煲粥,以助消食和健胃、健脾利湿。

如果分不清“内湿”“外湿”

可选用淮山玉米扁豆土茯苓

一般人如果内湿不明显,或者自己无法判断,可选用药性平和的材料来煲汤,最常用的是淮山、土茯苓、扁豆、玉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陈瑞芳主任医师介绍的下面这几款汤水祛湿效果也不错,得闲试下啦——

1.淮山茨实薏米汤

材料:淮山15克,茨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排骨200克。

制法:先用水浸泡淮山,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茨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一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醒胃、去湿抗疲劳,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2.赤小豆煲鸡汤

材料:赤小豆90克,去毛及内脏的母鸡1只。

制法:将赤小豆放入鸡腹内,用竹签将鸡腹切口闭合,加入适量的水煲汤,食用时加入适量的食盐及调味品,食肉喝汤。

功效: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利尿消肿的功效,对春季四肢浮肿、手脚沉重及腰部有重坠不适感等症状有效。

3.五指毛桃土茯苓炖瘦肉汤

材料: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各100克,瘦肉一斤,陈皮5克,盐少许。

做法: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洗净后浸泡片刻;瘦肉洗净切成块,汆水捞起备用;用汤煲煮水,沸开后加入所有食材,武火煮10分钟再转文火煲一两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益气健脾。

【来源 广州日报综合广东天气、 广州天气、中国天气网、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发布】

【编辑 邓菲菲】

【审核 何不菲、江河水】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