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技艺,是中国民间传统微雕艺术的典范。主要利用桃核、橄榄核等果核进行雕刻,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于明清进入全盛时期。
雷州青年雕刻大师洪仁威在雕刻作品。
一半技艺 一半理念
核雕费时费神,雕刻师在创作时不仅要细心更要有耐心。雕刻过程非常考验雕刻师的功底,需要能随形、随意,将核雕所塑造的意境和世间百态尽数展现。就算在整个湛江,会核雕技艺的人也屈指可数,今年34岁的洪仁威就是其中一位。他出生于雷州的一个核雕世家,从祖辈那里继承了核雕这门手艺。
洪仁威的创作作品《三不猴》。意为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
据了解,目前核雕刀主要分成三类。第一种是平刀,形状像单刃的篆刻刀,按刃宽分很多规格,可做大形,也可雕细部。第二种是半圆刀,就是在半圆的钢条上,磨出斜刃,同样有很多规格,用途广泛。第三种是角刀,形状像个倒三角,多用于象眼、牙齿等细部雕刻。一个好艺人可能有二三十把刀放在手边,随取随用,运刀如指,看其雕刻过程就是一种享受。“工艺美术性与文化内涵缺一不可,这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洪仁威表示。
每次雕刻都是一场修行
核雕作为一门减法艺术,选料、构图、打型、细雕、磨磋等十余道工序都颇有考究。每雕刻一件作品,耗时短则一周,长则数月甚至数年,其间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有些复杂的核雕对技艺要求非常高。如《核舟记》中船门的雕刻,就需要极其的细致。先要使用圆口刀、小钩刀以及斜口刀一点点剔去多余部分,留出船门的活动位置;然后再用锥刀、圆口刀小心翼翼地修整,过程要非常细心;最后通过仔细打磨抛光、上油,这才算完成。
洪仁威在展示作品。
据了解,目前雷州核雕工艺主要秉承的是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其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在制作时不着意人工上色,而注重保持橄榄核的天然原色。雷州核雕的创作内容大多数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结合人文典故,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核雕作品具有内在的灵魂。
核雕记载雷州精神文化
“我们也会将雷州文化、生活中的场景、个人的情感自然融入到作品中。”洪仁威表示。闲暇时他就喜欢去雷州西湖、雷祖祠了解历史,从沿途的风景中寻找新的灵感。
洪仁威的创作作品《雷州石狗》。
根据这些灵感来源,洪仁威创作了湛江文化系列核雕,湛江醒狮、雷州石狗、螃蟹、扇贝等独具湛江风情的符号在他的雕刻下变得栩栩如生。“每个时代的精神和文化最终会体现在器物上。我坚信看准一件事,就要做下去,还要做好。湛江文化系列核雕,不仅可以让大众了解雷州核雕文化,还可以把我们湛江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播出去,这无疑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洪仁威表示。
【撰文】李怡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