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在户外出现无人机,很多人都会驻足观看两眼。
这个常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小玩意”,现实中看起来有点酷。
2019年,无人机驾驶员被纳入国家职业大典。如今,随着无人机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无人机从业人员的就业选择、就业人数正在逐年增多,「无人机飞手」成了年轻人的理想职业与创业选择的赛道之一。
我们找到三位“95后”职业飞手——刘炳辉、黄议航、田家霖。通过他们,一起来看看「无人机飞手」是如何“养成”的。
3月11日,刘炳辉带着孩子们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航展金湾欢乐节青少年航空飞行大赛。他没想到,孩子们完全靠想象力,完成了无人机编队,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刘炳辉常去小学和初中做一些无人机科普活动,低年级的同学喜欢以操控为主,高年级的学生如果接触过编程课,更喜欢将无人机与编程相结合。
2015年,被业界誉为“无人机起飞元年”,消费级无人机变成了风口行业。当时,17岁的刘炳辉生活在汕尾的一个小村子里。因为互联网上一段无人机拍摄的高低空切换的炫酷视觉效果视频,他迷上了无人机。
“当时自己买不起消费级的无人机,就自学组装,看大量的教学视频,从动力系统(电池、电机、电调等)、图传系统(相机、云台等),到软件系统,不断升级组装。”
人生中有很多偶然的选择,似乎就是冥冥之中的注定。“没想到读大专的第一年,所学的专业课里就有无人机,我才系统地学习了无人机原理和飞控底层逻辑。第二年,所学的移动互联专业换成了人工智能,我把一些智能算法加入到无人机中,并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刘炳辉看到了国内无人机市场的繁盛,琢磨着自己闯一闯,便在珠海市开了一家青少年无人机培训机构。“我原本是想做消费级无人机开发,后来转向了青少年无人机培训,因为家长和孩子们对无人机的接受程度很高。”
2022年6月,刘炳辉带着6名选手,前往江西赣州市,参加中国第六届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他们获得2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
刘炳辉说:“现在学生们的技术非常好,很多学生的操控技术‘碾压’持证的成年人,他们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一句‘代码生成代码’真的是语出惊人……无论能不能实现,至少他们的创造力非常强。”
“现在,家长和学校都很重视孩子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学生们可以将时间投入到热爱的兴趣上,刘炳辉感到非常高兴。他计划2023年去考研究生,既是为了自我提升,也是为了弥补自己当年与理想学校失之交臂的遗憾。
“创业没有那么容易,说没压力都是骗人的。”刘炳辉说,现在至少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不用束缚在各种条条框框里。
夕阳之下,黄议航和伙伴从车上搬下一台植保无人机,展开后的无人机长2米多,空载50KG,满载90KG。3月21日,他们需要给100亩火龙果、200亩百香果喷洒农药。
传统农药喷洒100亩火龙果,需要5位工人从早忙到晚。黄议航用植保无人机,可以在两三个小时内完成。无人机作为现代农业体系中的重要一分子,高效率、节省人工是其最关键的优势之一。
“晚上的杀虫效果好,因为白天阳光充足,虫子都会躲起来。”一台无人机,平均作业10分钟,需要换一次电池,加一次农药,300亩的果园,全部喷洒结束已经到了深夜12点多。
无人机在进行夜间喷洒。
2020年,黄议航辞掉了工厂的工作,决定学无人机驾驶,并在一个月后顺利通过考试。他说考试不难,和考驾照差不多。
黄议航驾驶的植保无人机属于工业级,早在十多年前,国内无人机企业就盯上了农业赛道。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扶持农林植保无人机的政策,农业农村部将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纳入补贴范围。黄议航笃定植保无人机飞手更有发展前景。
“驾驶植保无人机,离地最多30米,看着眼前绿油油的稻田和果树,心里特别舒畅。”黄议航说,这是他想要的自由,每天能呼吸到不同的花香和果香。就为看到这样的自然环境,他决定回到老家湛江做植保无人机的服务生意。
湛江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每年从3月起,播种、施肥、喷洒农药……田地的活能一直忙到年底。黄议航和伙伴做了市场调查,当地植保无人机服务企业不多,竞争小,只要价格合适,服务到位,不愁没有订单。
“我是农村人,但从小我就生活在镇里,除了寒暑假能去田里玩一玩泥巴,关于农业知识我都是从头开始学。”黄议航团队购买了4台植保无人机,开始系统学习农业种植周期、病虫害的主要分类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他们不断地飞行实验尝试、适配农药配比进行验证。
正式飞行前一天,黄议航会先带着无人机勘查,观察周围环境,进行地块测量。
实际上,五位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人,要说服传统农户使用无人机作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儿。
每一次起飞都是一次无人机科普过程。“我们用无人机和人工喷洒进行测试,通过效果比对,如果无人机优于人工喷洒,再大面积用无人机作业。在国内,无人机在水稻、番薯等大田作物从播种、农药、病虫害等方面的应用是比较成熟的,但是经济作物果树的使用才开始没多久。”黄议航说,无人机的优势是效率高没错,但是目前它还是无法完全替代人工作业。
农业靠天吃饭,植保无人机也是。无人机飞行受天气影响比较大,比如湿度太大,有露珠、雾气,会稀释农药;温度太高,农药易蒸发;下雨天,农药也会被稀释。所以天气不好的时候,他们就无法工作。
2022年,黄议航的团队平均每人年收入10万元左右。他说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年入百万几乎是不存在的,大家赚的都是辛苦钱。
“每次开展无人机的科普活动,大家都叫我‘黄教练’,心里特开心,特有成就感。”他说,以前,一心想去大城市打拼,去了机会多压力也大。现在,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农村和城市的生活差距会越来越小,只要环境好,有自己的事业,在哪里生活都一样。
在没有无人机之前,电力巡视工作非常复杂,工作人员需要拿着望远镜观察,用红外测试枪测。即便如此,巡视工作还是会存在视觉死角,一些故障无法及时发现。
无人机在具体工作中最大的方便便是实现了机器代人。
田家霖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工程系,2021年进入电网公司,他在基层做无人机巡检工作,参与过高难度的巡检任务。2022年,田家霖主要负责电力无人机培训工作,并参与了无人机绝缘水冲洗技术和重载无人机运载等技术的研发。
事实上,无人机和有人机是完全两个行业,会操控无人机,只是电力巡检的“敲门砖”。他们首先要熟悉电力系统及设备运行维护知识、无人机系统、飞行原理;其次要掌握航空法规及电网安全规章,通过考试取得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还需学习无人机操作技能、自动驾驶、航线规划、各类无人机吊舱载荷及软件的使用等。田家霖刚到基层的半年,他一边要学习无人机操控,一边要了解电力系统知识,难也是真的难。
“在开展无人机线路巡视工作之前,我们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准备流程。”田家霖说,从安全交底到了解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到了现场,要进行现场勘察,了解作业环境,做好起飞前的安全检查,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因为无人机在飞行作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失联、故障、作业数据质量不达标等等问题,如大风、雨雾、设备故障、太阳活动等都会影响飞行活动。
无人机水冲洗作业。供电部门每年都要定期对供电线路上的高压绝缘子进行清洗,以保证绝缘子表面的洁净。
“做电力无人机巡检员是一件严谨且很酷的工作。”田家霖说。
目前,为了在巡检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缺陷隐患,进一步让无人机在具体工作中实现机器代人,田家霖所在公司的团队成员们正在进行无人机X光探伤技术、无人机多光谱检测等方面的技术研发。
2021年7月,田家霖和同事们在大理白族自治州 ,开展新能源风电厂线路巡视工作。
关于未来,刘炳辉想去考研究生、黄议航希望业务量能越来越好、田家霖则希望能够更深入探索实现机器代人……
他们正在经历中国无人机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应用范畴不断拓宽的阶段,对他们而言,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找到具有社会价值的意义感,就是选择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今日话题#
你还对哪些新兴行业感兴趣?
或还想了解什么职业的故事?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来源:广东共青团、广东创业、新生活方式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及视频来源: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徐倩影,监制:罗屿
编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