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持续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打造湾区“茶罐子”

河源发布
+订阅

      东源县柳城镇石侧村半嶂山上,一株株茶树正吐露嫩绿的新芽,散发着阵阵清香,茶农们正在茶地里忙碌着,采摘今年的第一批春茶。

紫金县紫城镇白溪村茶农在采春茶 冯晓铭 摄

  我市是全省主要的茶叶产区。近年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工作,把茶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富民兴村的重点工程来抓,提高茶产业技术含量,推动茶产业逐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茶罐子”。全市已整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超3亿元,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省排名均靠前。2022年,我市茶叶产量为0.82万吨,同比增长0.5%。

加强顶层设计 壮大茶叶产业

  一盏高山茶,天地小壶中。生态优势是我市发展茶产业的天然优势,从2017年开始,我市就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支持茶产业发展,出台了《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我市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河源市茶叶产业生态发展总体规划(2019—2028年)》,引导构建茶叶产业“一心二园三区一带”的发展格局。《紫金县加快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明确,以奖励措施扩大茶树种植面积,新种茶树符合要求每亩可补助1000元;实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行动计划,连片种植茶树100亩以上的,市级给予一次性补助5万元。一项项制度的推行,助推我市茶产业发展。

  “紫金县的生态和扶持政策都很不错,对企业发展很有信心。”紫金县金丰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钟慧莉说,最近都在采摘春茶,第一批春茶上市时间预计在4月底,每斤售价500元到1000元。目前,该公司已种植茶树1000亩,一年可采茶3到4次。

  目前,全市有茶产业企业30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31家,创建了省级茶叶产业园2个(东源县、紫金县),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个(东源县上莞镇、紫金县龙窝镇),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4个,培育了以茶叶为主题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7个,打造了紫金温泉养生茶旅体验游、茶与耕读田园科普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支持仙湖鼎云雾客栈等一批茶旅民宿高质量发展。

延长产业链条 打造品牌效应

  名茶还需有名牌,做好茶品牌是产业由大到强的必经之路。记者了解到,全市已打造了紫金蝉茶、黄花茶、龙窝茶、东源仙湖茶等一系列区域特色茶叶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全市累计24家企业入选广东生态茶园,35个茶产品获评“广东十大好春茶”“广东十大茗茶”。

  “今年基地新的加工厂已经投入使用,已向龙川县新田镇、东源县上莞镇、叶潭镇、康禾镇等多个镇村产业基地收购茶青,力争做出更好更多的茶叶。”河源柳上美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凤说。

  除传统茶叶加工外,我市还深入挖掘和弘扬河源茶文化,促进茶产叶与一、二、三产的融合,着力打造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与销售,茶文化传播与茶旅游、观光、度假等于一体的茶产业链,打造精品旅游项目,赋能乡村振兴。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围绕“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规划,密切“子母”品牌联系,力争茶叶区域品牌建设和企业品牌建设两手抓、两手牢,全面推动东源仙湖茶、紫金蝉茶产业提档升级,打造认可度高、知名度广、品牌效益明显的县域区域公用品牌和茶叶知名企业品牌。


来源:河源日报 

作者: 王亚娇 编辑:吴雪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