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28公里“东江画廊·诗意山居”示范带,怎一个美字了得!

河源发布
+订阅

孤身醉步行河畔,河水潺潺,月影弯弯。沿着“东江画廊·诗意山居”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线路,龙川1号公路串联起长洲、皮潭、黄岭等多个特色村落,碧水青山、绿树成荫、落日余晖…… 怎一个美字了得。

龙川县黎咀镇皮潭村以发展民宿旅游为突破口,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已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 冯晓铭 摄

  近年来,龙川县以推进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为抓手,聚焦重点推动落实,其中,东江画廊·诗意山居乡村振兴示范带以县长为带长,以“东江画廊·诗意山居”为主题定位,串珠成链,聚片成带,示范引领带动整个片区提升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该示范带线路总长约28公里,项目覆盖两个镇7个村1个圩镇,覆盖人口13689人4406户。

串珠成链

美丽乡村建设处处“开花”

  串珠成链,聚点成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东江画廊·诗意山居”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分成黎咀镇段和黄石镇两段,其中,黄石镇有黄石村、长洲村、圩镇,黎咀镇有皮潭村、龙潭村、石东村、满村村、满东村。龙川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示范带工作部署要求,扎扎实实落到行动上,全力推动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黎咀镇、黄石镇成立工作专班,形成党委带头、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的有效机制。

  在黎咀镇段东江画廊示范带建设过程中,黎咀镇充分结合矿泉水资源、文化艺术传承、特色种植、沿线景观等当地优势资源,善用美丽乡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特色美食、乡土文化等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精品民宿、健康养生、户外运动、研学教育等旅游产业,推动“文农旅”深度融合,目前已投入建设资金11303万元,规划项目已基本完成。

  黄石镇段则充分依托东江河畔自然风光优势,大力培育“文旅+农业”新业态,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利用美丽乡村中绿水青山、田园风光、特色美食、乡土文化等资源优势,在沿东江的长洲村一带规划建设休闲民宿等项目,实现“产业、文化、旅游”功能相叠加,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点向线面发展,擘画一幅“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客韵乡村新画卷。

独具特色

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皮潭村以发展民宿旅游为突破口,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已经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石东村以发展文化旅游为着力点,有着省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的手擎木偶戏和曾被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国宴饮料的“霍山矿泉”;长洲村投入各类资金约2537万元,实现村道建设、村路亮化绿化;黄石镇居委投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资金200万元,完成了滨江景观步行道、村路亮化绿化等项目。

  “目前我们有快艇游江、蔬果园采摘、钓鱼等项目,也在尝试开发新的项目。”黎咀镇皮潭村往后客栈负责人吴琼说。吴琼是返乡创业者,她和丈夫二人在皮潭村投资开办民宿客栈,不仅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开了好头,也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据吴琼介绍,随着来民宿的客人逐渐增多,当地的农副产品也有了新的销售出口,她便将当地群众的“山货”推荐给八方来客,有的客人还会在线上回购。“这些干货准备发到湖南和广州。”吴琼说。

  村民卢伟娇表示,村里有了好的项目,家里的土特产都不愁卖了,现在村里人气越来越旺了,我们生活在这很幸福。

  青山含黛、碧江绕村的黄石镇长洲村,也是示范带上的一颗闪亮明珠。走进长洲村,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蜿蜒延伸,一幢幢楼房错落有致,风貌一致的客家民居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文体广场、亲水步道等成为村民新的打卡场所。

  据悉,建设长洲村共投入各类资金2500余万元,完成村道硬底化约10.82公里、5.63公里沥青铺设,修建了文化广场、党群活动中心、公共卫生站、农田水利、妇女儿童活动之家、电商物流中心、标准化公厕等公共基础设施,村内小学也得到了全面修缮。

  据黄石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示范带黄石镇段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100多万元,加强了示范带中的村道建设、村路亮化绿化,修建了一大批公共基础设施,完成滨江景观步行道、生态停车位、景观矮墙、小公园、墙绘等项目,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为发展“一江两岸五村居”旅游观光带提供了硬件支撑。


来源:河源日报

作者:王亚娇 编辑:吴雪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