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闫兵:用音乐剧唱响广交会“青春之歌”

南方⁺ 记者

“再来一次,音乐进入的时机一定要准!”广东艺术剧院的剧场内,音乐剧《广交天下》的导演兼编剧闫兵站在舞台边,聚精会神地调整乐团演奏和演员走位的卡点。

音乐剧《广交天下》导演兼编剧闫兵。

音乐剧《广交天下》导演兼编剧闫兵。

近日,这部本土原创音乐剧正加紧合成排练。作为广东首部广交会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该剧将于4月15日,即第133届广交会首日开演,用文艺的方式为新一届广交会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青春在每个时代都会绽放,时尚在每个时代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闪光。”接受专访时,闫兵表示,广交会每一年都把中国最年轻的模样带给世界,他也希望借由音乐剧《广交天下》能让广交会的精神更加鲜明。

谈创作立意

“广交天下都是爱,是对中外客商的千金一诺”

小南:音乐剧《广交天下》将广交会66年的发展变迁搬上舞台,可否为我们介绍这部作品的命题立意?

闫兵:从去年开始,我们就策划创作一部以广交会为主题的作品。作为当前全国范围内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展会,在广交会66年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贯穿其中,而广州此前还没有一部描写广交会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这个题材的价值与给我们带来的挑战都是毋庸讳言的。

我们创作时想到,广交会的“广”字,既是广州的“广”,更是广交朋友的“广”。而广交会不仅仅是经贸往来的平台,更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纽带,它使我们彼此成为朋友和亲人。66年来我们一直都在与世界“交朋友”,“爱”是我们与世界“交朋友”的初心。“广交天下都是爱”的主题也由此呼之欲出。“爱”涵盖了亲情、友情和爱情,为我们进一步组织人物角色与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

音乐剧《广交天下》排练现场。

音乐剧《广交天下》排练现场。

小南:《广交天下》编导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对广交会历史进行了哪些发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案例或故事?

闫兵:这部音乐剧创作之初,我们采访了不少广交会的亲历者,也查找了许多历史资料。让我们感动的是,许多早期参与广交会工作的“老广交”,都是从全国四面八方支援而来。很多人一辈子都坚守在这个岗位上,而且终身以此为荣,退休以后仍然参与广交会的志愿者工作,将自己的爱留在广交会。他们也成为角色钟国强的原型。

广交会的成功离不开港商们的支持。我们塑造的香港南北行商人秦志荣,就是一位60多年从未缺席广交会的香港客商。港商们的坚持体现出他们与故乡浓厚的亲情。广交会创办初期,出口成交额占全国出口比重的半壁江山,这个奇迹凝聚着无数爱国爱乡港商们的贡献。

对艺术创作来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在《广交天下》男女主角乔诚、伊莎贝拉身上,体现的则是中国人“一诺千金”的精神。他们在首届广交会上相知相爱,尽管后来由于阴错阳差而断了音信,两人依旧默默坚守这份情缘。乔诚也将他对一生一世誓言的守候,寄托在养孙女“一诺”的名字上。这是中国人“交朋友”的承诺,也是广交会对中外客商的承诺。

谈创排形式

“青春和时尚是这部音乐剧最鲜明的特点”

小南:在国内,音乐剧目前还是一种时尚的表演形式。在您看来,通过音乐剧演绎广交会题材,会给观众带来哪些新鲜的体验?

闫兵:区别于古典歌剧和民间曲艺,我想音乐剧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时尚”。音乐剧是一门青春的艺术门类,从西方传入以后,很多地方都开展各有特色的尝试,但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这就意味着音乐剧没有表现手段的约束。我想,音乐剧的精神与广交会是非常吻合的。广交会虽然走过66年,但它一直都在展示着中国最时尚、最青春、最有活力的模样。

外国客商每年来到广交会都会看到中国最新的产品。我们的演员也试图通过舞台,让观众看到广交会的青春时尚。我们选用大量“00后”演员与在校学生,在舞台载歌载舞,展现音乐剧的青春活力。我们这次聘请时装设计师,而非舞台服装设计师,为我们设计一整套香云纱服装。哪怕在我们展示1957年首届广交会的盛况时,我们也是在展示当年的青春时尚,而不是一种怀旧的气息。

小南:据说《广交天下》选角要求十分严格,可否介绍该剧遴选演员有哪些要求?

闫兵:正如刚才所言,音乐剧的形式很新,我们没有“最好的演员”,只有“最合适的演员”。我们从全国进行海选,特别强调表演经验与表演风格的要求。演员必须能跳、能唱、能演戏,符合这三个要求的人已经很少了,而且还要有整整2个月充分的排练时间。我们前后面试了50余位演员,才最终确定名单。我们也十分感佩演员们的敬业,最终呈现出让人满意的演出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部以广州为舞台的音乐剧,我们也尽量多选用本地演员,特别是钟国强、秦志荣这两位“老广交”的角色,他们能更好地驾驭广州的方言与风俗习惯,还原当年广交会的精神风貌。

谈岭南文化

“希望世界客商能够感受到广州的温暖与开放”

小南:作为一部以广州为舞台的音乐剧作品,《广交天下》出现不少岭南文化元素,特别是乔诚、伊莎贝拉的定情信物“香云纱”。您如何将这些元素和谐编排进音乐剧里?

闫兵:虽然《广交天下》故事发生在广州,但我们没有刻意植入岭南文化元素,而是让它自然贯穿在剧情之中。香云纱丝巾是全剧的关键线索。香云纱被誉为“软黄金”,是来自广府地区的国家级非遗产品。在剧中它象征着来自东方大地的情感色彩,当年被顺德自梳女保姆带到了异国他乡,又通过伊莎贝拉的手将故乡的爱带回中国。香云纱也成为他们的守候和思念的连接线。香云纱丝巾的立意,本身取材于粤剧《花田错会》的蓝本。《花田错会》同样以纱巾为线索,讲述一段阴错阳差的爱情故事。我们再次将这个传统桥段搬上舞台,也通过香云纱为线索让观众走进广州人的生活,从而看到广州人温暖而开放的内心。

小南:广交会时隔三年全面重启,您期待《广交天下》的上演会与真实的广交会产生哪些互动?观众从作品里能看到怎样的广州?

闫兵:从1957年到2023年,广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想告诉观众的是,在时代更迭中,烟火气与温暖的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延续。广交会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流露着“广交人”用内心带给这个世界的爱。它代表着广州人与生俱来的精神。我希望通过《广交天下》和广交会,能将这份爱意走向世界,让来自世界的客商都能感受到中国的爱、广州的爱、广交会的爱。

【记者】杨逸 王涵琦

编辑 牛攀 陈梅玉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