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聚焦“三大任务”书写民政惠民“答卷”

南方⁺ 记者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报道

【开栏语】

当前,惠城区引导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深学笃用、真抓实干,坚定不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惠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即日起,南方+开设“奋力建设一流中心区”专栏,围绕打造实力惠城、品质惠城、幸福惠城、平安惠城“四个惠城”,奋力建设一流中心区,深入一线走访,谈思路、话举措、谋发展。敬请垂注。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惠城区夯实民政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努力推进基本民生保障,持续提升基本社会服务,创新发展基层社会治理。

“今年,惠城区将聚焦困难群体关爱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基金建设‘三大任务’,全力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惠城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陶发琴表示,将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新篇章。

强化民生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提升至每人每月883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温度,以及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去年,惠城区将1306名特困人员以及其他6551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399人次因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108.67万元,将509户纳入低保边缘家庭,并强化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市区范围内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1363人次。

用好分类分层“温情牌”。惠城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883元、1620元、1413元,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949元,实现连涨标准居全市前列。全年发放低保金4922.21万元、农村和城镇特困人员供养金2175.85万元、日常照料护理金320.71万元。

打好专项行动“组合拳”。惠城开展规范兜底保障动态管理专项行动,完成了对28107名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互联互通机制。同时,深入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防范化解诈骗与非法集资风险专项行动,及时消除金融风险隐患。在村(社区)“万能章”专项治理中,全区梳理涉及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28项,进一步规范证明事项办理流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提升行政办事效率。

提升基本社会服务

投入120万元为200户进行适老化改造

家住惠城区江北街道的严爷爷喜提“新家”,原来,在街道办的帮助下,他家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安装了淋浴椅子、专业的老年人吃饭餐桌、床头扶手等生活设施,特别是为行动困难的严爷爷针对性地进行厕所“蹲改坐”改造,大大方便了他的生活起居。

尊老爱老敬老,彰显城市文明新风尚。惠城区着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启动困难长者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去年投入120万元改造200户;持续开展“长者之家”运营服务,全年共组织茶话会、健康讲座、义诊、隔代亲子等各类活动420余场,服务社区长者约9000人次。

与此同时,惠城区大力推进镇(街)敬老院转型升级,推动民办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全区8家敬老院纳入关停计划,目前已关停5家,原入住特困人员转移安置到区综合福利院,建立民办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行业信用体系,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三化”建设,开展民办养老机构在院老年人能力评估,并建立动态评估长效机制。从去年7月起,惠城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床位运营补贴,共发放1.7万元。

在提升老龄人保障水平方面,惠城为年满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含港澳台同胞)办理长者服务卡8637张;为惠城区户籍70周岁及以上长者,以及60—69周岁特困人员购买“银龄安康”综合保险56015份;开展空巢老人巡访探视服务,全年共服务7400余人次,服务时长累计约15000小时。

此外,着力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保障惠城区602名困境儿童、18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5名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安全、健康、合法权益,成立惠城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切实落实主体责任。

创新社区治理

运用社区基金实施惠民微实事项目293个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村(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对基层治理提出更多挑战。为了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社区基金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

去年,自全市第一个社区基金——桥东街道荷乡社区基金成立以来,惠城区共成立了桥东、江南街道2个镇级社区基金,成立了荷乡、东河、东湖、长湖苑社区及七联、柏田村等6个村级社区基金,共筹得社区基金83万元。

想方设法筹建起来的社区基金如何使用才能用得其所?如何通过社区基金撬动更多慈善资源,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惠城做出了有益探索。

在桥西街道,“双百”社工通过对辖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走访摸排、评估分析需求,收集了一批群众的“微心愿”,为辖区困难群众、困境儿童、老党员以及退役军人代表送上“微心愿”礼包。在桥东街道,开展“五社联动聚合力 八方解囊助公益”活动,初步建立社区基金“建、管、运、筹”体系。江南街道推动“社区基金”支持城乡社区治理,七联村以创建“慈善幸福村”为契机,打造村级社区基金,为乡村振兴发展开辟新路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惠城运用社区基金共实施惠民微实事项目293个,惠及群众达5万余人。

此外,惠城区大力推进“双百工程”建设,已建成13个镇(街)社工站及53个村(社区)社工点,招聘“双百”社工237人,如期实现“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乡镇社工站、村(社区)社工点及特殊困难群体服务两个100%全覆盖的工作目标,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活化慈善力量

全省首个村级试点在惠城设立并启用

慈善事业是一项凝聚爱心、播撒真情的崇高事业,在新时代传递着向善向上的更大正能量。

惠城畅通社会各方面参与慈善和社会救助的渠道,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推动慈善事业再上新台阶。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惠城区慈善总会共募集慈善资金8792.25万元,慈善资金在参与乡村振兴、开展“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试点工作、开展慈善救助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由中华慈善总会发起,在全国部分省市先期实施。惠城区被广东省慈善总会确定为全省试点先行区,被中华慈善总会列为“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首批全国联动区域慈善协同示范区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全省第一个村级试点——惠城区马安镇柏田村“幸福家园”慈善互助基金于去年8月设立并启用,共募集基金40多万元。据悉,项目募集资金全部进入中华慈善总会专项账户,而后按规定逐级拨付至项目所在村居。资金使用及项目进展情况在网上公布,村居成立监督管理委员会全程监管,区慈善总会随时抽查检查。

此外,去年惠城区慈善总会救助大病医疗家庭53户,慈善助学/教育扶困助学困难学生19名;发放公安民警救助金42.06万元、发放消防抚恤金5万元、发放生育关怀救助金5.50万元。还开展了防寒物资发放、慰问118户大病医疗困难家庭、“寒冬送暖,与爱同行”关爱残疾人圆梦行动、走访养老机构和福利院等一系列“新春送温暖”慈善活动。

【对话惠城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陶发琴】

南方日报:关爱服务困难群体,今年惠城梳理了哪些目标任务?

陶发琴:今年惠城将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和残疾人两项补贴等保障水平。孤儿(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1949元提高到2017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88元、252元提高到195元、261元。

同时,为保障低保家庭、散居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等群体的用电、用气安全,动员爱心企业、热心人士、社会慈善组织捐资用于改造照明线路、热水器、燃气灶等,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特殊群体生命财产安全。

南方日报:着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今年惠城有哪些计划安排?

陶发琴:聚焦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今年计划投入530万打造“一中心多站点”居家养老服务圈,推进13个镇(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及符合条件的村(居)长者服务站的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分区域运营,以提供助餐、助医、助乐等八项服务为主要内容,将专业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床边、身边、周边。

在适老化改造方面,今年计划投入150万元为250户困难长者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通过对地面、门、卧室、如厕洗浴设备、物理环境以及老年用品配置等施工改造服务,改善长者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此外,启动惠城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福利院三期)建设项目,福利院三期占地约1.7万㎡,建筑面积约3.8万㎡,约设700个床位,总投资约1.5亿元,打造集医养、康养为一体的智慧养老中心。优先保障全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剩余床位面向社会开放,促进普惠型养老发展。

南方日报: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惠城在社区基金建设方面还将有哪些探索?

陶发琴:社区基金要进一步完善资金筹募、管理、使用等机制。结合惠城区创建中华慈善总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首批全国联动区域慈善协同示范单位的契机,引导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环境综合整治、养老恤孤助残、关爱困境儿童及乡村振兴产业帮扶等项目,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总目标,全力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感。

【记者】卢慧

【通讯员】周文媚 蓝洁

编辑 谢志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