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铁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铁路安全

广东检察
+订阅

“通过此次公益诉讼,多部门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争取路地各方支持,凝聚广泛共识,以坚决果断的措施完成隐患整治,推动形成'双赢多赢共赢’格局,实现了维护铁路合法权益的目的。”近期,广州南高铁工务段发文报道路外环境工作亮点,为广州铁路运输检察院(现更名为广东省第一地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点赞。

截图 / 广州南高铁工务段发文报道路外环境工作亮点

从2008年第一条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到如今的15年间,“四纵四横”主干网络连通全国中心城市,“八纵八横”高铁网络逐渐下沉,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体系让城市与城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缩短,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然而,穿行于城市集群的高铁线路高架立交桥众多,桥下空间私搭乱建、占用堆放、挖沙取土、开垦种地等现象容易滋生隐患,危及铁路行车安全。

近年来,广铁两级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上级检察机关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探索涉铁路安全生产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灵活运用诉前磋商、检察建议、圆桌会议、工作函等多种公益保护方式,携手铁路和地方政府、集体组织,推动解决了一大批铁路部门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铁路沿线安全隐患和周边环境治理难题。

发现线索

寻找解决铁路安全隐患方案

“高铁桥下土地经征收后属于铁路红线用地,在此停放车辆,可能发生车辆碰撞造成桥墩偏移,进而导致列车脱轨的事故。”对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太平社区境内,南广贵广铁路大镇特大桥2#-16#墩(南广K550+050—K550+445、贵广K834+600-K834+995桥下),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西华村、钟边社区、红卫村境内,南广贵广铁路大镇特大桥22#-68#墩(南广K550+760-K552+226、贵广K834+926-K836+395桥下)处被附近社区居民占作停车场使用的土地,铁路企业这样强调,“若车辆发生火灾或爆炸,对铁路高架桥梁主体结构会产生严重影响。”

贵广高铁、南广高铁,作为连接广东、贵州、广西三省市的两条重要铁路干线,是我国西南地区连接珠三角、粤港澳地区的快捷大通道、经济大动脉。这两条高速铁路在汇入广州南站前,有相当部分线路以高架桥形式穿过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市南海区,这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私自占用高铁桥下空间作停车场使用的行为,看似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方便了出行,桥上风驰电掣的高速列车与桥下停满的汽车也似乎相安无事,殊不知其中蕴含着巨大隐患。”自2019年5月发现问题以来,广州南高铁工务段多次协调地方政府处理上述高铁运营安全隐患,组织实施围蔽,但由于围蔽桥下空间影响到当地村民的停车和出行方便问题,导致地方村民阻碍施工,一直未能解决问题。

能动履职

做守护铁路安全的“公益卫士”

铁路安全无小事,特别是在高铁速度快、密度高的运行条件下,任何一处危险都可能酿成严重安全事故,从而危及铁路旅客等不特定对象的生命财产安全,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早在2019年底,广铁检察机关积极开展公益诉讼“等”外领域探索,第一地区检察院针对南海区京广高铁流溪河特大桥下长期存在的农贸市场乱摆卖、停车场乱停车现象依法立案调查,并通过诉前磋商形式督促当地行政机关在15天内依法履职,有效整治了案涉隐患。

2021年10月18日,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广州铁路运输分院(以下简称省检察院广铁分院)会同广州铁路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广州铁路监管局)、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局集团公司)签署意见书,在铁路安全生产、涉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防疫公共卫生、无障碍环境建设、英烈权益保护等公益诉讼领域,建立起日常联络、联席会议、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联合行动、对外宣传等七项常态化协作配合机制,共同保护铁路运营安全。

2022年6月,广州局集团公司将前期发现的南海区境内贵广南广铁路大镇特大桥多处桥下空间被当地居民占用作停车场的线索移送省检察院广铁分院。6月28日,分院将该案线索交由第一地区检察院办理。

图 / 非法占用高铁桥下空间

收到交办线索后,第一地区检察院迅速开展初步调查,发现隐患所涉桥梁横跨南海区大镇、太平、钟边等三个社区,涉及多处桥下空地,在相关社区未与铁路企业签订土地使用协议、安全协议的情况下,被占用为简易停车场并停放大量汽车,高铁桥墩未设置防护措施、未配备消防设施,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可能存在不作为情形,遂于2022年6月29日决定立案审查。

图 / 与属地村民现场协商

群防群治

既保铁路安全,又护民生发展

“我们要坚持‘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状态’的理念,充分运用好诉前磋商程序,以最小的司法资源实现公益保护的利益最大化。”立案后,第一地区检察院针对公益损害具体事项,在佛山市检察院、南海区检察院的协调下,商请南海区政府牵头召开诉前磋商会,促请职能部门主动履职。

2022年8月31日,由南海区政府分管领导、南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行政机关、广州铁路监管局、属地社区及铁路企业代表参加的磋商会如期举行。

“由于高铁用地征拆导致原有村社被人为分割,铁路沿线原有厂房和村民必经的出行通道被铁路阻断,村社土地被征用导致可利用的空闲场地减少,车位紧张,希望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铁路方能保留桥下临时停车位和出行通道。”

“对于符合条件的用地,与铁路方签署协议,进行保护性利用,保洁和日常管理由属地社区负责,桥墩的保护按铁路方要求完善;对于不能利用的空间,坚决清理后移交铁路部门。”

“目前的案涉铁路安全隐患主要是桥墩安全防护措施缺失和停车场区域没有消防设施,路地双方要进一步完善‘双段长’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在依法整治安全隐患,保证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给群众提供便利。”

“既消除高铁安全隐患、回收土地、由工务部门进行围蔽、根据实际情况预留生产生活通道。”

“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消除安全隐患作为第一要务看待,社区要退出侵占的铁路用地,清理杂物,支持配合铁路方进行围蔽,社区的合理诉求由属地政府与广州局集团公司磋商,坚持合理开发利用。”

会上,社区代表、南海区城管局、广州铁路监管局、广州局集团公司安全监察室、第一地区检察院纷纷发表意见,为在保证铁路安全运营的前提下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出谋划策。与会各方还就限期完成整治和围闭工作、后期保护性利用等方面达成共识。

柔性执法

让铁路安全保护有了“温度”

图 / 当地村民阻碍施工

图 / 被损坏的铁路栅栏

2022年9月15日,为消除争议、化解矛盾,切实推动解决安全隐患整治特别是铁路企业围闭施工中遇到的居民阻工问题,第一地区检察院与南海区城管局等行政机关、铁路企业代表开展联合现场走访。

在一下午的时间里,大家徒步丈量了数十个高铁桥墩下的每一米土地,用心倾听了属地社区同志对围闭工作每一条建议。

图 / 地方部门人员与当地村民现场协商

最终,各方根据现场多家中小型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从维护安全同时保障民生的角度出发,共同商定将预留的生产生活通道由15处增加至约30处。

2022年11月,第一地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协同铁路企业完成围闭工作,同时要加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建设,与铁路企业共同维护高铁运营安全。

据了解,经行政机关督促检查,2022年12月,围闭工作已全部完成,该处安全隐患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得到圆满解决。

后记

案涉铁路安全隐患属于历史遗留的顽障痼疾,当地社区居民对桥下空间进行了清理和水泥硬化工作,长期以来形成了自然的停车场和交通出行通道,也是沿线民营企业出入厂房的必经要道。我们该如何在保证铁路运营安全的同时,方便沿线居民出行、维护沿线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为解决这个难题,第一地区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积极向铁路方征询意见,并了解到广州局集团公司在2017年印发了《广铁集团高铁桥下土地保护性利用安全管理办法》,为高铁桥下保护性利用提供了政策依据。同时充分运用诉前磋商机制,由各方代表充分讨论,最后形成了“收回临时停车场铁路用地,保留必要的出行通道后,对高铁桥下空间进行围蔽,后期再有确需保护性利用的事项,由属地政府向铁路方申请并签订安全协议”的解决方案。

通过办理这个案件,南海区进一步完善了“双段长”工作机制,由区交通局牵头建立了二级、三级段长工作微信群,属地政府各级段长、联系人目前已与铁路单位相应段长、联系人建立日常工作对接,进行定期沟通联系,及时接收、反馈本区域内影响铁路运行安全的有关问题信息和处理情况。同时,路地双方还建立了日常信息通报机制、定期巡视检查机制和联系会议机制,为有效整治南海区内铁路沿线类似安全环境突出问题,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创造了条件。

对于检察官来说,将公益诉讼制度优势转化到社会治理效能上来,是一份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要不断深究下去。“我们通过个案的办理,形成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了办理一案,保护一片”,案件承办检察官自豪地说道。

来源:广铁检察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