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减碳近2000吨,梅州这座自来水厂是如何做到的?

南方⁺ 记者

笔者从粤海水务获悉,近日,广东省重点工程——梅州市丰顺县新区供水工程大罗水厂完成建设、升级投产。该水厂综合总投资6.79亿元、供水规模14.26万吨/日,服务覆盖汤坑、汤西等6镇(场),重点为丰顺县32.5万人口提供长期、稳定、安全的优质水

丰顺大罗水厂鸟瞰。

丰顺大罗水厂鸟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水”亦是推动新时代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与关键动力。据介绍,大罗水厂以绿色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超前统筹谋划,创新提出了“低碳布局+自产绿电+智慧管控”三擎驱动的设计方案。“低碳布局”,即整个供水系统全部采用重力流设计布局,大幅降低供水系统的电耗;“自产绿电”,即通过剩余水头发电+光伏发电,满足整个供水系统用电和办公用电的同时,剩余绿电对外输出;“智慧管控”,即将整个系统的电耗、药耗等实现优化减少碳排放。

“当前水务项目的主要碳排放来源在于电力消耗。”据粤海水务丰顺新区供水工程项目指挥部总指挥李洪昱介绍,在大罗水厂设计之初,项目便通过优选水厂位置,充分利用水源水库正常蓄水位至混合池设计水位间约40米高差进行水力发电,以清洁可再生能源实现厂区办公生活用电全覆盖。

同时,该项目充分利用大罗水厂厂区建筑物房顶及池体面积较大的优势条件,在保障安全高效生产的基础上,布设了总面积4844.5平方米的光伏发电设施,总装机容量587.19kWp,年发电量56.18万kWh,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实现水厂生产区用电全覆盖,每年可节省电耗43.17万kWh,并可输出绿电13.01万kWh。建设中,部分光伏设备的铺设采用了“门式刚架屋面加盖”方式,集约化利用水池上方近2000平方米的空间面积,在节约场地的同时对水池形成有效遮挡,可抑制池内水体藻类生长,既保障了水质安全又改善了池上作业环境。

大罗水厂光伏发电装置。

大罗水厂光伏发电装置。

据介绍,清洁能源升级投产后,大罗水厂每年预计减少碳排放1963.51吨(以CO₂计),相当于50辆小型汽车行驶60万公里产生的碳排放总和。

与此同时,依托“智慧水务”高新运管体系,粤海水务在大罗水厂建设中采取“新能源集控+生产自动化”模式,积极打造生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安防智慧化的“智慧水厂”,以此来大力推动降碳提效。

大罗水厂“智慧水务”运营中心。

大罗水厂“智慧水务”运营中心。

如在对生产降碳影响重大的“精准投药”环节,粤海水务结合大罗水厂实际,个性化研发智能加药系统,可根据进水水量、水质变化自动调节加药量,通过智能化、自动化,实现药剂配制、输送和投加全流程的减排降碳,让“绿色生产”贯穿水厂运行全流程。同时,粤海水务在大罗水厂光伏设备的运管中设置“光伏智慧集控中心”,利用高新网络通信技术与设备,通过远程数智化统筹管理,实现“少人值守”,大大提高生产运行管理效能。

【记者】李赫

【通讯员】马田园 郑舒月 黄睿 徐晓珊

编辑 牛攀 陈梅玉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