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艾粄去踏青,客家风俗代代传!

惠州发布
+订阅

清明前后正值艾草最鲜嫩的季节

常听老人说

“家有三年艾,不用郎中来”

艾草是一味药食同源的食材

每当清明节前后

惠州人便会采摘新鲜嫩绿的艾草

制作成艾粄、艾叶鸡蛋汤等美食

尤其是艾粄

一颗颗翠绿的小胖子

软糯可口,清香扑鼻

是惠州人清明必吃的美食

一口艾粄,一口春天

每一口,都是享受

1 · 艾粄,惠州人的春天味道 · 

艾粄,又称“艾糍”,客家地区清明时节常见的应节小吃,而江南地区又称“青团”,艾粄和青团实则是同类美食,只是因地区差异叫法不同。

清明吃艾粄源于清代中期,每逢清明节家家户户都有做艾粄的习俗。清明时节天气较阴湿,而艾叶有祛湿、健脾胃的功效,吃艾粄正好适合祛湿温补。

另外,民间传说艾草有辟邪的作用,清明做艾粄也是辟邪的一种方式。

客家地区的艾粄,在形状上也有不同,有圆鼓鼓的团状、也有捏成尖尖的饺子状、也有压成表面有印花的圆饼状。

无论是艾粄或是青团,均是在清明前后,采摘新鲜艾草,熬成青绿色汁液加入糯米粉搅拌均匀,揉成面团,再加入馅料制成。

惠州人清明吃艾粄,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事情,而龙门艾粄尤为出名,2009年8月“艾糍制作技艺”被公布为龙门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客家地区用传统古法制作的艾粄,传承的不单是味道,更重要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

2 · 春天的味道,百变吃法 · 

艾粄,可盐可甜,有咸口的、甜口的、萝卜馅、芝麻花生馅、还有新式的红豆馅、咸蛋黄肉松馅...……在烹煮上,艾粄可蒸、可煎、可煮,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

ONE#芝麻艾粄 

芝麻艾粄同样是用艾草做成的外皮,与糯米粉和在一起后有草木香气,配上浓香的芝麻,香甜可口,芝麻艾粄还会“流心”,咬一口內馅便会迫不及待的溢出来。

TWO#甜艾粄 

外皮由糯米粉和艾草汁制作的甜艾粄,塞入炒熟的芝麻和碾碎成颗粒的花生馅料,加入白糖混合,伴随淡淡的艾草香味,一口咬下,不甜不腻,口感劲道弹牙。

和手掌差不多大小的甜艾粄,直接放入锅内蒸熟便可,皮薄馅多,一口咬下,芝麻、花生、白糖布满整个口腔,蒸甜艾粄也是不少人喜欢的吃法。

除了蒸,甜艾粄也可以用来煎,煎得黄灿灿的甜艾粄,金黄酥脆,上桌的瞬间,口水就忍不住开始泛滥。

THREE#咸萝卜艾粄 

蒸咸萝卜艾粄,吃的时候,温度的讲究很重要,太烫了难以入口,太冷了糯米皮的软糯口感丧失。

  

蒸得软糯绵密的萝卜艾粄,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用手轻轻一拉,比皮还厚上几倍的馅料便呼之欲出。

咸萝卜艾粄也可用来煎煮,煎至金黄酥脆,外酥里嫩,皮香酥脆,虽然没有蒸出来的软糯口感,但却多了一分鲜香,口感也更加丰富有层次。

FOUR#猪红汤艾粄 

艾粄还有一种吃法,便是加在猪红汤里,将艾粄加进汤里的做法,很多人都没有吃过。

一大碗满满的猪红,新鲜又解腻。一口汤一口艾粄一口猪红,就足以吃撑!

3 · 清明习俗 有哪些?

阳春三月芳菲尽,最美人间四月天。清明节便是落在我们最美丽的“四月天”,这时,细雨绵绵,杨柳泛青。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清明节除了扫墓、吃艾粄这些习俗外,在客家地区,还有清明踏青、放风筝、屋檐挂柳等习俗。

ONE#清明习俗·踏青 

清明有踏青的习俗,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春意已浓,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时候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的传统习俗。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那么清明期间,惠州有哪些地方值得踏青呢?

1#惠州桃花源

惠州桃花源,位于惠城区激流坑水库,长达五公里环湖碧道,风景好,而且科技感满满。

2#金山湖公园

在不少惠州人的踏春路线图里,必然有金山湖公园的一席之地。在临水的廊桥上散步,听耳边传来小鸟啁啾,和风拂面,一切都是充满生气的样子。

3#惠州鹿江公园

近期,鹿江公园也是大家踏青的常去之地,鹿江公园的花也开了,湖边绿地配上春日红花,真的不失为春日野餐踏青的好去处!

TWO#清明习俗·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在惠州,有非常多地方适合放风筝。

1#博罗大洞水库环湖绿道

大洞水库环湖绿道位于博罗县长宁镇,全长8.19公里,崭新开阔的绿道,大洞水库融山水、休闲、生态于一体,可以运动、骑行、野餐、放风筝……是一处全能型休闲圣地。

2#滨江公园

滨江公园是大部分惠州人都再熟悉不过的公园,也是大家从前放风筝第一首选地方。

宽敞的大广场,手上拿着风筝,追着风奔跑,一切那么自然。

清明节无论是扫墓祭拜

或是吃艾粄、踏青、放风筝……

都属于文化传承

有哀思、有纪念

是责任、是感恩

不论家教传承

还是家国情怀

都寄寓在这四月的叩拜之中

来源:惠州文体旅游发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