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小楼镇全面推进“农文旅”融合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2023-04-06 14:26
+订阅

       仙姑故里风景美如画,二龙山上花海醉人心,迟菜心、丝苗米、黑皮冬瓜畅销各地,享誉全国。近年来,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坚持文化为魂、山水为体、旅游为形的新发展理念,深化“农文旅”融合,助推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小楼样本”,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加速腾飞。

以“农”兴产业

       小楼镇位于广州增城区北部生态保护区,是广佛肇和深莞惠两大都市圈的黄金走廊,广河、增从高速穿境而过,将小楼融入广、深、莞、惠“一小时”经济圈。

享誉全国的增城迟菜心享誉全国的增城迟菜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说起小楼镇,迟菜心总是绕不开的标识。作为小楼镇最具特色的农产品,目前全镇迟菜心的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年产值超10亿元。

       据介绍,增城区农业企业协会还专门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增城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绿聚来农业等7家单位共同制定了《增城迟菜心》团体标准,统一提升菜心标准,持续擦亮品牌效应。

       近年来,增城迟菜心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字号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其品牌价值高达36.7亿元,享誉国内外。

       事实上,北回归线是一条具有天文气候特征的纬度线,是太阳光线能够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温带与热带的交融造就了小楼独特的自然禀赋,也就孕育出迟菜心、乌榄、北园绿荔枝、丝苗米、西境黑皮冬瓜等特优农产品。

以“文”强品牌

       桐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近年来,小楼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齐头并进。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治理成效,抓好垃圾分类、水环境治理、违法建设治理,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打造出西园村、沙岗村等一批示范样板村。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生。值得一提的是,小楼镇大力推进何仙姑家庙、报德祠、腊圃赖氏祠堂等一批历史文物的保护修缮和文化传承,为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增城荔枝蒸馏酒)成功申报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发展赋予深厚的人文底蕴。

小楼镇何仙姑景区桃园小楼镇何仙姑景区桃园

       以何仙姑家庙为例。何仙姑,是民间神话中的八仙之一,也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其故事在全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小楼镇,则是古书记载中的何仙姑家乡。至今,小楼镇内仍保留有清咸丰八年重修的何仙姑家庙,是增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人们走进小楼参观游览的打卡之地。

       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赋予这一方绿水青山独特的灵魂,何仙姑传说,就是小楼的一个典型代表。小楼镇依托何仙姑文化,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不断加快推动何仙姑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建设。

       小楼镇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构建特色生态旅游体系,擦亮“仙姑故里·小楼人家”文化品牌,融合青山绿水、田园风光、贤孝文化、乌榄文化等元素,逐步形成小楼人家农业观光游、何仙姑文化游、邓山乡村休闲游等三大特色生态旅游体系。

以“旅”聚人气

        如今,乡村振兴正从过去传统的建设时代进入到运营时代。为此,小楼镇引进运营公司将旅游活动与特色民宿相结合,以民宿为落脚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吸引人气。

       当地旅游活动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运营社群,组织举办马拉松比赛、乡夜观星等活动,串联小楼镇乃至增城区文旅节点,为民宿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小楼镇还紧紧围绕定位,把建设任务转化成发展资源,比如,依据自然梯田走势,打造了环线步道、汀道、休闲平台和拱桥等设施,配套建设景观水池,吸引许多游客和社团组织特地前来举办活动、摄影采风。

小楼镇十里碧道小楼镇十里碧道

       “城市人来农村旅游,我们必须考虑他们‘图什么’。除了美景之外,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游客提供一系列优质的配套服务。”当地特色民宿运营公司负责人表示,建设美丽乡村要有发展美丽经济的野心,乡村经济不仅要激活更要可持续,实质上是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农家乐、民宿等配套面向市场的全方位提升。

       创新经营模式满盘活。2023年,小楼镇将进一步推动4A级何仙姑文化景区建设运营,落实好年度投资计划,支持企业打造景区配套旅游酒店,大力推动江坳共享乡村、沙岗精品民宿等项目有序落地,不断丰富小楼旅游目的地内涵。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目前,小楼镇的一个个运营创新举措实现了乡村振兴的升级与发展。

“农文旅”新融合助发展

       采访中,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国家级3A景区广州二龙山花园与邓山村相邻:穿过古树绿荫,蹚过山间流水,入眼尽是花海、瀑布、玻璃桥,处处充盈着自然野趣。

       “每年10月乌榄成熟的时候,我们都举办乌榄文化节,邀请当地村民到景区向游客展示如何用木杆将树上的乌榄打下来。”广州二龙山花园负责人赖锡志告诉记者,打乌榄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伴随着上百年乌榄树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但是懂这门技术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举办打榄旅游文化节,一方面是向游客推广乌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打榄这一文化载体。

邓山村村民正在打榄邓山村村民正在打榄

       赖锡志说,小楼镇地处北回归线上,自然禀赋优厚是小楼镇最大的特色,也是最宝贵的资源,必须用好、用活这些大自然的财富。

       据他介绍,接下来,二龙山花园将以传统农耕文化为核心,以山水自然风貌为底色,以原乡野奢民宿群落和山水田园休闲为特点,进一步推进景区项目与当地文化相互结合,推出更多富有小楼何仙姑、迟菜心、乌榄等特色的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大湾区首个乌榄文化主题的野奢民宿集群。

       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是抓项目,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牛鼻子”。小楼镇以邓山名村建设的经验为模板,串联二龙、沙岗、邓山的仙榄沙龙示范带,以循环农业为核心,以乌榄文化、乌榄产业和农耕体验为特色,以民宿康养、榄韵研学、创新创业为支撑,以党建引领、联农带农、人才培育为保障,以小楼优选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及小楼镇农产品运营中心等数字农业及农村电商产业为契机,推动发展复合型产业体系,充分将农文旅融合发展。上述各点串联成线,串珠成链,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小楼徐徐展开。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在奋斗新征程上,小楼镇定将进一步挖掘活用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生态资源等优势,结合现代化农业,以农业增产、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闯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书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来源:广州增城小楼镇通讯员 庄树榕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