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清明
雨纷纷,欲断魂
本工想起自己逝去的亲人和朋友
不禁泪下
这是我父亲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 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
那上面的故事 就是一辈子
••••••
清明
不仅是祭奠先人的时节
也是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日子
他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英勇牺牲
在中华民族的岁月长河中
他们是英雄,是最闪亮的坐标
杨匏安
死可以,变节不行!
1919年,杨匏安在广州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同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广东中华新报》连续19次,刊登了他的长篇文章《马克思主义》,他是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先驱者之一,曾有“北李(大钊)南杨”之说。
1921年春夏,杨匏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之一。
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国共合作后,杨匏安受党派遣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和谭平山二人为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的党团书记,致力于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925年,杨匏安前往香港,和苏兆征等一起领导省港大罢工。
省港大罢工期间,杨匏安管理大量钱财,却从未发生挪用贪占行为。有一天,他的孩子在存放过罢工捐款的麻袋里捡到一枚硬币,杨匏安发现后让他们立刻送回省港罢工委员会去。他严肃地说:“这是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要!”过中秋时,有人给杨匏安家送了几盒月饼。杨匏安发现后,坚持要家人把月饼退了回去。他告诫家人:“我们不能做贪小便宜、不干不净的事情。”
在白色恐怖严重的上海,党的经费十分紧张。杨匏安身患肺病,7个孩子中有2个因无钱治病而夭折,一家人生活异常艰苦,但他从不向组织叫苦、伸手,总是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他白天当编辑校对,晚间加紧写作和翻译,还要帮家人推磨做米糍,让母亲和孩子清晨上街叫卖,以此换点钱维持全家的生活。
1927年5月,杨匏安参加党的五大,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不久参加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会后南返广州,协助广东党组织接应南昌起义南下部队。
1929年杨匏安回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并参加编辑党的刊物。在上海极其艰难和危险的环境中,积极从事党的编译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
1931年7月,杨匏安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蒋介石亲自出面劝降,均遭到严词拒绝。他说:“我从参加革命起,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死可以,变节不行!”就义前,杨匏安曾作一首《示难友》:“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相视莫潸然。”敌人改为严刑逼供,他咬紧牙关,只字不吐,最后壮烈牺牲,年仅36岁。
杨匏安以自己的行动,表现了他早年在诗中所称颂的“借次清霜坚傲骨”的可贵品格。
邓中夏
化成灰,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邓中夏1894年10月生于湖南宜章,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 。1919年他参加了五四运动,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参与火烧赵家楼的行动。1920年3月,在李大钊领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发起并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为骨干,发起成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邓中夏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0年8月中旬,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在北京设北方分部,邓中夏任分部主任。他以长辛店工人俱乐部为基地推动北方工运,很快就在京汉铁路沿线各站建立了工人俱乐部,为铁路工人运动奠下了基础。
1922年5月,邓中夏到广州出席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其提案《工会组织原则案》被大会通过,成为后来指导中国革命工会组织的根本原则。7月16日,邓中夏出席党的二大,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3年,邓中夏受李大钊推荐参加创办国民党和共产党合办的上海大学,任总务长。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邓中夏任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留在广州工作,不久参与组织和领导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
1927年4月,邓中夏到武汉出席党的五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随即调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1933年5月15日,邓中夏被捕。后来,他和妻子李英在法庭重逢,敌人逼迫他们相认,他们互相抑制情绪,坚称不认识对方。这一别竟成永决。
邓中夏一家三口唯一一张合影
1933年9月21日,在黎明前的黑夜中,敌人从狱中把邓中夏绑了出来,法官问他:“这是你最后的悔过机会了,你还有话说吗?”邓中夏哈哈大笑说:“我一生未做过需要后悔的事。”接着他历数了反动派的种种罪行,然后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法官脸色发白,急忙下令将邓中夏押往刑场杀害。邓中夏牺牲时年仅39岁。
妻子在狱中得知丈夫被害的消息,悲痛欲绝。3年后,李英被救出狱,她将自己的名字改成李夏明,以秉承邓中夏遗志,继续将革命进行到底。
李启汉
坐狱最早最苦的同志
李启汉坚信,“共产主义不是空口谈谈就可望实现的,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奋斗”。1920年,他到上海从事劳工运动,领导创立了党领导下的上海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帮助工人组织工会,指导工人开展斗争,把工人团结起来争取改良生活,“凡是对于劳动阶级有利益的事,他无不尽心尽力的去干”,很快成为工人群众的挚友,这引起帝国主义者和资本家的怀恨。
1922年5月,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义在广州发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李启汉作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出席了大会。他的提案《八小时工作制度》和《罢工援助案》均被大会通过成为决议案。之后因参加支持香港海员罢工、上海邮差罢工等工人运动,先后两次被捕。在牢狱中敌人“大镣大铐的锁着他的手脚,比待遇杀人放火的大盗还要严酷”,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依然为着共产主义信仰和为劳工服务的信念坚持与敌人斗争。
1924年10月,他获释出狱。两年四个月的监狱生活,使他的身体遭到极大的摧残,刚出狱时骨瘦如柴,连亲人们都难以辨认他的模样。邓中夏曾感叹道:“坐狱最早最苦的同志,要以李启汉同志为第一人”。
李启汉在1925年1月出席党的四大之后,便前往广州,并于5月出席了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李启汉(改名李森)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并任中共广东区委工委委员。
同年,在广州参与领导省港大罢工。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李启汉始终保持活泼乐观的革命热情。他会拉胡琴,爱唱歌,工人举行文艺晚会,凡约他,他一定参加。工人们亲热地称他为“李大哥”。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突然袭击,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5日半夜李启汉在广州榨粉街被捕。在狱中尽管受尽酷刑,但他始终大义凛然,毫不屈服,蒋介石乃电令“处极刑”,李启汉牺牲时年仅29岁。
李启汉一家,包括父母、二弟李启蒙,妹妹李夏明和妹夫邓中夏,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
苏兆征
为工人运动鞠躬尽瘁
1920年,英国资本家轮船上的中国童工遭包工头无理殴打。苏兆征决心通过这一机会,发动船上海员进行抗争,他一方面带领海员们积极酝酿罢工,一方面向失业工人呼吁支持斗争。这是苏兆征初经风暴,第一次领导海员进行的反虐待斗争。
这次斗争的成功,让苏兆征越发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必须组建一个海员工友的工会组织,才能使广大海员的利益得到保障。苏兆征联络林伟民等海员中的觉悟分子,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于1921年3月成立“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简称“香港海员工会”)。这是中国海员工人第一个真正的工会组织。
由苏兆征等组织策划,以香港海员工会名义,先后三次向轮船资本家提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的要求,均被驳回。相反,他们提高了外籍海员的工资。饱受压迫与剥削的香港海员再也抑制不住心中怒火,毅然宣布罢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
在此次大罢工中,苏兆征充分展现了领导魄力与杰出才能,成为了工人运动的领袖人物。
1922年5月,苏兆征出席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会委员。接着,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
1926年,他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会委员长。
1927年12月11日的广州,在经历了浴血鏖战后,参与广州起义的将士们,正聚集在一起开会商议,计划仿照巴黎公社的苏维埃政府,成立一个广州苏维埃政府。出任这个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后来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政府主席的人,便是苏兆征。
严酷的斗争环境,长期的忘我工作,让苏兆征积劳成疾,于1929年2月25日病逝。
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对前去探望他的周恩来等人说:“大家同心合力,一致合作,达到革命的最后成功!”
林伟民
工运斗士魂,工人真领袖
林伟民,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卓越领袖。在海外漂泊的时候,林伟民认识了孙中山,并积极协助革命党人运送宣传资料、军火物资,支援武装起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深深影响和鼓舞了林伟民,他很快接受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1921年3月,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在香港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海员工人的第一个真正工会组织。从此,海员有了自己核心的组织。林伟民被选为干事,负责交际方面的工作。次年,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1925年5月,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林伟民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
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爆发后,林伟民十分关心罢工工人的生活工作等情况,经常深入罢工工人当中嘘寒问暖。
由于长期紧张繁忙的工作和艰苦贫困的生活,林伟民腿部的骨结核病在省港大罢工期间恶性发作,不得不住院治疗。卧病在床的他仍关心和支持着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各项工作。
1926年1月,全国海员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林伟民因病未能出席大会,但仍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7年9月1日,林伟民在广州病逝,年仅40岁。
杨殷
用生命捍卫信仰
1911年,杨殷加入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多方奔走。
护法运动期间,杨殷担任孙中山副官兼大元帅府参军处参谋,追随孙中山先生继续革命。1918年5月,因受军阀排挤,护法运动失败了。在码头送别孙中山和宋庆龄后,看到自己儿时的偶像孙中山一次次功败垂成,杨殷一度陷入迷茫。
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在华南地区广泛传播。杨殷得到了极大启发,也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他决心走一条新的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22年秋,在杨章甫和梁复燃的介绍培养下,杨殷通过了党组织的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底被派往苏联参观学习,1923年回国后,在广东从事工人运动。他时常深入工人群体中,了解工人疾苦,多方奔走为工人争取利益。1925年起,杨殷担任中共广东区委监委委员(后期为省委委员),并于1925年1月出席了党的四大,后参与领导省港工人大罢工。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省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肃反人民委员,负责总指挥部参谋团的工作,并在一线指挥参与战斗,曾率领敢死队攻下了当时敌人重要据点广州市公安局。张太雷牺牲后,被任命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代主席。
1928年,中共六届一中全会在莫斯科举行,杨殷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常委,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1928年9月,他从苏联返回被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开展地下工作。
1929年8月,杨殷和彭湃等同志在上海法租界沪西区新闸路经远里12号开会,由于叛徒白鑫告密,他们被逮捕入狱。杨殷等自知敌人绝不会放过他们,在给党中央的信中说:“我们已共同决定临死时的宣说词了。我们未死的那一秒以前,我们努力做党的工作,向士兵宣传,向警士宣传,向狱内群众宣传。”国民党反动派当局恐出意外,1929年8月30日,下令秘密枪杀杨殷等同志。临刑前,杨殷态度从容、慷慨自若,他笑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周文雍/陈铁军
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
1927年,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并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周文雍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工人赤卫队总指挥。受党组织委派,周文雍与中共广东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陈铁军假扮夫妻,为恢复广州党和工会领导机关、筹备广州起义并肩战斗。
广州起义于1927年12月11日爆发,周文雍率领部分起义武装,与十多倍于自己的敌人短兵相接,奋勇死战,最后杀出一条血路,突围撤离广州,辗转到香港,负责联络和安置撤到香港的同志。1928年初,周文雍与陈铁军再次扮成夫妻重返白色恐怖笼罩的广州开展革命活动。
由于叛徒告密,周文雍和陈铁军于1928年1月27日同时被捕。在狱中,敌公安局长严刑审讯周文雍和陈铁军,反动军警对他们施以“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竹签钉指心”等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他们备受煎熬,却坚贞不屈。敌人又用高官厚禄诱惑,他们仍然不为所动。敌人还强迫周文雍写“自首书”,周文雍接过笔来,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了《绝笔诗》:“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首不朽诗篇,激励着无数国人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终身。敌人无计可施,遂将周文雍和陈铁军押赴红花岗刑场。
在共同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周文雍和陈铁军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但为了革命事业,他们将爱情一直埋藏在心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将埋藏在心底的爱情公布于众。临就义前,周文雍要求与陈铁军合影,留下了一张珍贵的遗照。
这一年,周文雍23岁,陈铁军24岁。行刑前,周文雍“将围颈之巾转绕其妻(陈铁军)颈上,并与之握手;其妻则手持周颈部之绳,使勿缚急。”在刽子手开枪之前,陈铁军对着围观群众大声喊道:“我和周文雍同志假扮夫妻共同工作,合作得很好,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要和深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告别了。我们决定,在敌人的刑场上,举行婚礼!就让这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一个军官企图对陈铁军做最后的诱降,陈铁军拒绝道:我们要同生共死!随后两人相望无言,从容就义。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曾经多次提到这段绝恋,称之为“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
邓培
铁血丹心领工运,革命先驱烁古今
五四运动中,邓培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坚定地走上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革命道路。
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罗章龙等影响下,邓培加入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底,邓培将在五四运动中建立起来的同人联合会整顿和改组,建立唐山制造厂工会。这是唐山建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也是中国北方最早建立的近代产业工会。
1921年秋,中共北京区委批准邓培入党,邓培成为唐山第一个共产党员。次年4月,中共唐山地方委员会建立,邓培任书记。
1922年1月,邓培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代表,参加了在苏联召开的共产国际远东各民族代表大会,在大会上发言,并获得了列宁的接见。回国后,邓培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人运动之中。同年5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把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工人运动推向顶峰。邓培领导的唐山工人运动,呈风起云涌之势。在严峻的革命斗争中,邓培与工人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并肩战斗。
1924年2月,全国铁路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宣告全国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邓培当选为委员长。此后两年,邓培继续担任委员长。
1923年6月、1925年1月,邓培分别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三、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两次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随后,邓培担任中共中央驻唐山代表,兼任唐山地委书记。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林伟民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刘少奇、邓培等当选为副委员长。
1927年4月15日,“四一五”反革命政变爆发。当天清晨,邓培在广州小市街全国铁总广东办事处被捕。敌人用尽酷刑,威逼邓培招供,但他意志坚定,高声怒斥:“你们听着,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你们用尽所有酷刑,我都不怕。我宁死也不投降!这就是我最后的回答。”一周后,邓培被杀害,时年44岁。
新征程已开启
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恰逢其时,我们责无旁贷
秉持先烈们的精神
勇往直前
写他们未写完的诗篇
清风明月,他们一直在
本期封面:
来源:综合自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新华网、共产党员网、工人日报、求是网、江门工会等
编辑:杨羽帆
封面设计:赵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