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书香,爱一起”家庭教育读书分享系列 || 读《非暴力沟通》,学习爱的语言

顺德一中
+订阅

春暖花开日,亲子读书时。

顺德一中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拟推出“沐书香,爱一起”家庭教育读书分享系列活动,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分享空间,引导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书香伴成长,一起分享喜悦,一起交流心得,一起探讨问题,增进情感交流,联结心灵沟通。

有一天,女儿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说:“我丑得像头猪。”“你是上帝带到这个地球上最美丽的礼物。”我立马信誓旦旦地对她说。

“爸爸,你真是的!”女儿生气地喊道,随即砰的一声摔门而去。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如果你是文中的爸爸或妈妈,你会怎么跟女儿说呢?阅读《非暴力沟通》你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回答,更深刻的思考。

作者及内容简介

马歇尔·卢森堡是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他是国际性缔造和平组织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的创始人和教育服务主管。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NonviolentCommunication(简写NVC)”一词的中译,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等。

全书一共14章,通过介绍非暴力沟通是什么,哪些语言是疏离生命的语言,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表达自己以及同理他人,最后是非暴力沟通的应用。全书思维导图如下: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梳理全书内容:疏离生命的语言、非暴力沟通四要素、非暴力沟通如何运用。

01

疏离生命的语言

人与人之间相互连接是人类的天性,而某些语言与表达方式造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暴力,这些表达方式被称为“疏离生命的语言”。

苏菲派诗人鲁米曾写道:“在对与错的区分之外,有一片田野,我将在哪里遇见你”,当我们在分析和评判时,其实是在表达自身的价值观和需要,但这样的表达方式却是悲剧性的,引发的是对方的防卫与抗拒。

在《如何让自己活得很悲惨》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诙谐地揭示了“比较”如何影响我们,他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悲惨,就去学着与他人做比较。因为,一旦我们开始比较,就会感到郁闷!

02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与他人、自己建立连结,它指引我们将注意力聚焦在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四个要素,来重新构建表达和聆听的方式。

第一要素:观察——我看到/听到了什么?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动态的语言,它提倡我们在描述观察时,清楚地说出特定的时间和情境,而不是鼓励人们做静态、一概而论的陈述。如:

1.你真没礼貌。(批评,指责)而观察的语言则是:“孩子,你没有和爷爷奶奶说再见就去上学了。”

2.你就知道乱花钱!(批评,指责)而观察的语言则是:“今天是周一,你已经把一周的零花钱花完了。”

第二要素:感受——我的感受是什么?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向他人谈及感受,即便是我们说了“我觉得”,很多时候也只是在表达想法,感受和想法是不一样的。想法里总是会伴随着自我评价和判断,而感受通常是一个词就可以描述的。能让人敞开心扉的沟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便是“谈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晰明确地体会和表达感受,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连结。此外,允许自己表达感受、袒露脆弱,也会有助于化解冲突。如:“你要离开了,我很伤心。”、“听到你那么说,我感到害怕。”、“想到我的吉他弹奏水平,我感到着急。”

第三要素:需要——是什么导致我有这样的感受?

一旦人们开始谈论自己的需要而非相互指责,就更有可能找到满足大家需要的办法。我们越能够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与需要,他人就越有可能对我们做出善意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既清晰表达自己,又同样关心他人,从而实现我们的情绪自由并与他人建立连结。当听到不中听的话,对方做了让我们失望的事时,可以参考下面的几个表达,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1. “听你这么说,我觉得很生气,因为我需要受到尊重,而我认为你那些话是在羞辱我。”

2. “你没法来吃晚餐,我感到难过,我本来想和你共度这个夜晚。”

3. “我感到挫败,因为我原本希望这件事情能够进展得更快些。”

第四要素:请求——我的请求是什么?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人们习惯于使用含糊、抽象的语言将自己的愿望暗示给他人,却不提及希望对方采取哪些具体的行动。如果我们的表达含糊不清或过分抽象、模棱两可,他人很难知道如何去行动。在开口时,我们越是把想要得到的回应表达得清楚、具体,就越有可能得到这样的回应。例如:

1. 把“我希望你能理解我。”换成“是否可以告诉我,在你听来,我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2.把“我希望你能经常做晚饭”换成“我想请你在每周一准备晚餐。”

3.把“我希望你尊重我的隐私”换成“请答应我,进我的房间前先敲门。”

四要素沟通公式——“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

运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进行交流,需要一定的训练,因为我们平时已经习惯了开口就评判、指责。当你看到你的孩子一连几天都玩手机到深夜,难免会生气责怪,但这时候不妨深吸一口气,然后套用这个公式,真诚地和孩子交流:“我看到你这三天晚上都是十二点多才睡觉,我感到担心,因为我很在意你的健康,你是否愿意调整为每天晚上十一点前睡觉?”有意识地运用四要素表达自己,相信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境界豁然开朗。`

03

非暴力沟通如何运用

在讲完如何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表达自我之后,余书一半的章节都在讲述非暴力沟通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书中有大量的实例能帮我们充分理解非暴力沟通怎么运用到各种场合的沟通中,解决问题。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两点是:一、运用四要素同理他人,即认真倾听并积极反馈;二、培养对自己的爱。

1

非暴力沟通运用——倾听的力量

在与他人的沟通中,只有他人感觉被倾听了,被理解了,我们的请求才会更容易被接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所有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我们大多数人听到他人的痛苦时,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者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体会他人的信息,在安慰他人或提建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想要的。

回到本文开始卢森堡和女儿之间的对话,他在书中写道:“后来我才意识到,她想要的只是我能同理她的心情,我的宽慰是那么不合时宜。其实,我只须对她说:‘你对你今天的样子失望是吗?’”

2

非暴力沟通运用——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的最关键的运用是爱自己。爱自己有两个层面意思:一是正确评价自己,不苛责自己。二是对自己的感受和行为负责。当我们表现不完美的时候,觉得自己做错事情的时候,经常在心里暗暗骂自己,比较典型的话有“笨蛋!”,“真蠢!”。这种自责通常无法让我们从失误中受益。如果我们专注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我们就更可能从自我评价中受益。

当我们自责时,运用非暴力沟通可以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可以通过“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的方式表达,而不是用“不得不”这种方式。当我们用负责任的语气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我们就能发现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是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可以避免大多数矛盾,但是我们还是会在很多情况下愤怒,当我们愤怒时,如何表达呢?当我们想对他人表达感激的时候,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赞扬,虽然赞扬在很多时候都能对人际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有时候赞扬也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那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表达感激呢?本书在这些问题上也进行了探讨。

《非暴力沟通》

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1.引导孩子表达感受

谈感受的沟通方式激发孩子的生命动力,人与人之间只有在感受层面才能连接,如果家长在沟通的过程中还在讲道理,孩子就会感觉到被批评、被否定,他就会用各种问题行为来提醒家长:你的方法非常有待于提升。

2.肯定、鼓励自己的孩子

肯定和鼓励是带着尊重、欣赏的态度,承认孩子在其中付出的努力,这会让孩子自信、自立,无需他人认可,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愿意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可以积极地肯定孩子:无评判地描述行为(孩子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表达这件事带给自己的正向感受;如果有必要,说声谢谢,也可以用肢体语言表示谢意。我还可以在孩子取得进步时正面鼓励孩子:无评判地描述行为;(孩子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表达这件事带给自己的正向感受;具体描述孩子在其中付出的努力(同理孩子做出某种改变的不易);表达你从孩子的行为中看到的优秀品质。

3.向孩子提出正向、具体的请求

与孩子沟通,有时候我们会感到灰心沮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清楚自己希望孩子如何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对孩子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在提请求之前,我们先无评判地描述孩子的行为,肯定孩子行为中值得肯定的部分,再表达我们的感受和孩子行为对我们的具体影响,进而请求他们去做什么,而非不要做什么。当我们越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清晰地表达给孩子时,我们便越可能得到孩子相应的回应。

4.同理孩子

当孩子跟我们诉说困惑,或谈及自己的生活学习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殊不知我们的这些常见做法正阻碍着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连接。同理亲人远比同理亲人以外的人难度大得多,也正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同理孩子,适度在孩子面前呈现自己的脆弱,并了解孩子口里的“不”或沉默所传达的感受和需要。

5.与自己沟通,爱惜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关键的应用或许在于改变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这也是我认为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我深信,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惜自己的重要体现”。生活中的我们对自己的不完美总是会耿耿于怀,自责、生气、懊恼……学习了非暴力沟通,我想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和自己对话,我为什么会有这样不愉快的感受?我的哪些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当我们静下心来聆听自己的声音,顾及自己的真实想法、致力于满足内心的需要时,我们便更能采取更有创造力的行动来满足我们的需要。

读《非暴力沟通》,学爱的语言,通过留心观察、表达感受、厘清需要和提出请求,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愿我们都能运用非暴力沟通技巧,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让亲子关系融入更多的爱!

撰稿:王彩霞

审核:唐   杰

江   蕊

袁永恩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