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蜇至清明前后,又到了凤眼果开花的季节。一场场春雨不期而至,形似小灯笼的凤眼果花便悄然绽放,成串成串缀满枝头,为满园春色增添别样的风景。
花朵形似小灯笼
凤眼果,广州本地人俗称为苹婆,毋庸置疑,韦涌村的苹婆在番禺来说是最负盛名的,街头巷尾遍布,许多苹婆树岁数超过当地的古稀老人,是不少村民心目中“打出生以来”就存在的小伙伴。
成串花朵缀满枝头
记者在韦涌村见到,村里的公路边、河涌旁及庭前屋后,苹婆树随处可见。远远望去,苹婆花并不起眼,淡淡浅绿的花色密密匝匝,隐藏在大片大片鲜翠嫩绿的叶子间,凑近一看,一串串小灯笼似的花朵小巧精致,惹人怜爱,你才察觉到它的美。花朵又是极其娇弱的,微风细雨拂面,苹婆花便三三两两随风飘落,静悄悄地,将地面也浸染了春色。
村民们说,每年的大暑时节,酷热的七八月份,就到了采摘苹婆果的时候。苹婆果成熟时果荚张开,狭长的果荚与黑亮的果实看上去像人的丹凤眼,“凤眼果”因此而得名。
形似人眼的凤眼果花(资料图片)
在经济欠佳的年代,苹婆果成为村里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村民们讲述,1960年代,番禺的出口公司纷纷到韦涌村收购苹婆果,再用船运去香港,“我们村的苹婆果最为集中,口感好,又香又粉,主要用来煲糖水、焖鸡鸭鹅等,香港食客非常喜欢。”在苹婆树最为繁盛的时期,韦涌村总共有两千来棵苹婆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种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目前村子里仍保留有约三四百棵。
为什么韦涌村历史上盛产苹婆?村民们说不上来原因,“这些树起码都超过了一百年。我父亲说他小的时候,这几棵树就长在这里。”在韦涌村何地路,76岁的村民梁名生指着眼前的几棵苹婆树告诉记者,“父亲如果活到现在的话是120岁左右。为什么韦涌村苹婆最多最出名,也许只有历史知道答案。”
来源:番禺融媒记者 吴红颖 阮汉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